江西省暴雨型地质灾害预报服务工作总结

来源 :2004年全国重点省(区、市)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技术交流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na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江西省暴雨型地质灾害的预报服务工作做了五个方面的总结,分别是:1、江西省地质灾害发生特点;2、江西省暴雨型地质灾害工作的组织管理;3、暴雨型地质灾害预报科研工作;4、业务服务效益;5、存在的问题和打算。
其他文献
秦皇岛区域暴雨、强降水引发地质灾害,常常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危害性极大。通过调研秦阜岛区域暴雨、强降水引发的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风暴潮等),找出地质灾害与区域暴雨、强降水的相关联系,建立区域暴雨、强降水天气预报环流模型。根据暴雨、强降水24 h诊断预报,判断落区,最终达到监测、预警地质灾害的目的。
本文利用湖南省近40年各站逐日降水资料,在比较分析相当暴雨日和暴雨强度系数与暴雨山洪关系的基础上,基于GIS分析了湖南主汛期暴雨山洪及风险程度时空分布。结果表明:湖南的暴雨大部分降水强度在50~100 mm·d-1之间,是最易引发山洪灾害的临界雨强。暴雨山洪多发区主要在湘(西)北和湘东南及雪峰山区,暴雨山洪风险程度最大在7月,其次是6月和8月。
根据恩施自治州重点地质灾害分布状况,重点分析了多年来因强降水而引发的地质灾害,用相关分析法,建立了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气象预报判据,初步确定了恩施州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业务流程。
采用20 km×20 km的网格作为四川省地质灾害预报的计算单元,地质灾害预报模型是根据单元网格上的地质结构危险性概率值,24小时降雨量值的统计关系建立的。用网格形式表示、具有数量特征、利用数值产品释用技术预报的降雨量值,是地质灾害气象预报中的惟一预报参数。地质灾害气象预报系统是将地质学和气象学两个不同学科的技术整合成一个预报系统。为可视化、自动化的地质灾害预报提供了一个工作平台。
在多尺度湍流理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将边界层湍流风谱与平均量的梯度相联系,建立了边界层多尺度湍流参数化子模式,之后放人MM5模式中进行了个例模拟研究,并与MM5模式附带的MRF、Black-adar边界层参数化的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多尺度湍流理论能够反映出实际大气边界层中热量垂直输送的规律,将其用于中尺度暴雨数值预报模式的边界层物理过程参数化是可行的;多尺度湍流参数化着重考虑含能量最大
利用1949~2003年的地质灾害和气象资料,分析了中国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与降雨的关系,指出中国地质灾害的发生的时空分布特点。进一步研究表明:降雨诱发地质灾害可归纳为三种概念模型,即:当日大降雨型、持续降雨型、前期降雨型。在根据最新资料进行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区划的基础上,分区建立了基于降雨量观测和预报的地质灾害气象统计潜势预报模式,并以此模式为主要技术方法建立了全国地质灾害气
夏季强降雨往往具有很强的局地性,并且发展的时间很短,在汛期的短时预报工作中,常规资料从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都不能满足短时预报,尤其是灾害性天气的临近预警的需求,TBB亮温资料以其高时空分辨率能够很好的反映强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和消亡,尤其能定量指示对流云的发展高度,介绍如何解读9210 下传的每小时1次的TBB亮温资料,以文本和图形两种形式提供给预报员,并且找出可以进行强对流天气临近预警的关键区
本文通过对1924~2000年77年期间浙江省范围内发生的地质灾害调查资料、气象资料的统计,对引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得出由于冷暖空气影响、气温骤变引起土壤热胀冷缩使土壤渗水率增大、暴雨过程造成地下水位升高和地表径流量的增大、中尺度天气系统、台风影响、大风吹摇树木松动土壤与强降水共同作用等是地质灾害的重要气象引发因素的结论。
根据地质灾害预报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地质灾害潜在系统”新概念,总结地质灾害潜在系统的一些本质特征,指出降水型地质灾害的产生机制主要是强降水引起地质灾害潜在系统产生不可逆的自组织过程,并且降水本身参与其中成为这一自组织过程中十分活跃的关键因素。根据地质灾害潜在系统的自组织特性,提出降水临界值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值,而是一个值域。总结地质灾害气象预报原理,建立具有鲜明物理意义的通用预报关系和模式。对
本文通过大量的统计,比较详细地研究了导致贵州产生地质灾害的各种因素,采用黄金分割的办法,对产生地质灾害的内外因及历史灾害进行了定量分析。在GIS的基础上,通过信息输入、预处理,预报模型及叠加分析等步骤,建立了基于GIS的、时空相结合的地质灾害气象预报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