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空心螺钉植入方式行距下关节融合的疗效对比分析

来源 :第七届《中华骨科杂志》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iansun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了闭合穿针与空心螺钉的植入。分析了距下关节融合术暴露方式的研究进展,以及选择两种螺钉植入方式的理由,最后对两种螺钉植入方式的结果进行总结,两组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缺少生物力学分析及长期临床随访,下一步笔者将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进一步比较两者对距下关节面的加压效果及长期临床随访,进一步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从理论及临床出发,为距下关节融合术找到一种操作简单、融合率高及并发症低的内固定植入方式。总之,从临床疗效分析,经皮穿针内外侧反向平行植入空心螺钉较同向平行植入空心螺钉行距下关节融合具有操作方法简单、创伤小;是一种首选的手术方法。
其他文献
本组患者共21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6例,年龄17~57岁,平均年龄29.1岁(16~57岁),均为单侧损伤,其中左侧9例,右侧12例。首次滑脱原因:篮球运动损伤5例,足球运动损伤4例,羽毛球运动损伤4例,跳舞扭伤3例,普通行走扭伤3例,自行车运动损伤1例,乒乓球运动损伤l例。全部患者均有踝部外伤史,但无踝部骨折史。患者发病至手术时间为6月至3年,平均8个月。本组全部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外踝后软
本组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65-83岁,平均72.7岁。致伤原因:摔伤4例,扭伤5例,车祸9例。患者伤口均I期愈合,无切口裂开、感染及腓肠神经损伤症状,未出现腓骨肌腱刺激症状,末次随访时X线片显示骨折均愈合,未见钢板螺钉的松动、断裂。骨折愈合时间为5~9个月,平均7个月。所有患者均能够正常行走,2例80岁以上高龄患者需借助拐杖行走。到随访结束,还没有患者要求取出内固定。老年骨折分型、手术指
本组临床应用6例,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21-43岁,平均31岁。其中电锯伤2例,磨钻伤2例,冲床伤2例。4例为伸肌腱中央腱束缺损,2例为伸肌腱中央腱束及止点缺损。3例伴有皮肤及软组织缺损。总之,腱束转位重建术式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修复方法,不仅具有伸肌腱中央腱束的解剖相似性,而且保留了指浅屈肌腱的功能。可以最大程度的恢复患者的功能。虽然我们没有进行生物力学的研究来测试修复肌腱的强度,但此方法采用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行截骨矫形术治疗的1 1例骨盆骨折畸形愈合患者资料,分析了骨盆骨折畸形愈合及截骨矫形术治疗,介绍了数字化技术及快速成型技术的应用,总结了术中注意事项。术中以恢复耻骨联合为复位轴点,通过三维复位尽量恢复患者正常解剖结构瞳1。截骨后进行复位时,应注意保护神经,尤其是坐骨神经,应避免牵拉过度造成神经损伤,如果进行坐骨截骨,要注意保护精索、阴部内动脉、膀胱等结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间天津医院创伤外科收治的80例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本研究利用股骨颈骨折CT数据行三维重建、配准、关键点的标记及测量来研究股骨颈骨折的移位程度,重新认识了股骨颈骨折的空间移位及通过X线片观察骨折的不足与局限性,从股骨颈骨折空间移位程度方面进一步证明Garden分型对于股骨颈骨折认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及偏差,经典的Garden分型有待重新认识,能够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及
文章对包括自己平地摔伤、一般交通事故等,无其他合并伤患者,同期股骨颈骨折随机分成手术组和对照组。转子间骨折组与前期另一组手术患者资料对照。髋部骨折是临床常见病,手术治疗是首选,目前临床常采用微创技术治疗。60岁以下的股骨颈骨折常选择内固定手术。多年来,其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地变化和改进。从过去的切开复位,到目前常用的闭合复位。从切开复位多枚钉固定技术,发展到现在的经皮3枚钉固定。手术技术改良的目的在于
本Meta分析纳入的随机对照研究采用了多重的结果评价指标来研究掌侧锁定钢板和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另外,患者自我评价、临床和影像学结果并未在所有的随机对照研究中都得到体现,同时,术后评价指标在不同的随访时间点比如6周、3月、6月和1年以及更长的时间并不完善,这些不同随机对照研究项目之间的差异表明,为了对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进行精确的和全面的评估,需要预先设计一个完善的、经同行评议的
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3年6月,30例胫骨感染性骨折不愈合伴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对胫骨感染性不愈合同时伴有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采用Ilizarov技术及皮瓣转移技术能同时修复骨及软组织,配合VSD及混合抗生素的植骨替代物有效的控制感染。对于老年、吸烟者或伴有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患者,实施皮瓣延迟技术,有效的提高皮瓣成活率。但在延迟皮瓣的切取方式、延迟时间、骨缺损修复等方面还有待于通过
本组的随访结果显示,早期神经修复后有7例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接近正常,恢复了原来的工作,因此对于此类患者应尽量争取采用神经修复的方法。对于肩胛上神经无法修复的患者应尽量修复腋神经,三角肌肌力功能恢复后,此类患者肩外展角度多为30°、50°,被动上举后可以短暂维持在此体位,但很快就掉下来。肩关节功能仍受到明显影响。我们采用肌肉移位的方法进行岗上肌、岗下肌的功能重建。同侧背阔肌移位重建肩外旋功能及同侧或健
查阅本院于2007年1月至201 1年12月的骨科病案资料,对所有因胫骨近端骨折而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病案资料,包括住院病历、门诊病历、影像学资料进行检索,明确其诊断、骨折类型、软组织损伤分级、合并损伤、伴随症等。本研究结果显示,对于胫骨干近端骨折的治疗,比较接骨板螺钉和组合式外固定架技术,二者远期疗效相仿,但后者具有手术创伤小、骨折愈合快、膝关节功能可以短期较快恢复的优势,且费用低廉。钉道感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