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工程及快速成型技术在手术治疗骨盆骨折畸形愈合中的应用

来源 :第七届《中华骨科杂志》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ai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行截骨矫形术治疗的1 1例骨盆骨折畸形愈合患者资料,分析了骨盆骨折畸形愈合及截骨矫形术治疗,介绍了数字化技术及快速成型技术的应用,总结了术中注意事项。术中以恢复耻骨联合为复位轴点,通过三维复位尽量恢复患者正常解剖结构瞳1。截骨后进行复位时,应注意保护神经,尤其是坐骨神经,应避免牵拉过度造成神经损伤,如果进行坐骨截骨,要注意保护精索、阴部内动脉、膀胱等结构。重建骨盆结构时,应选用加强内固定,从而保证固定的可靠性,避免截骨断端在肌肉的牵拉下发生移位。最后指出了本研究的局限性。
其他文献
星形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内广泛分布且数量最多的细胞类型。在CNS受到损伤,尤其是脊髓损伤以后,星形胶质细胞往往过度增生,最终形成胶质瘢痕,成为阻碍神经髓鞘和轴索生长的机械性和化学屏障,影响神经结构的修复和功能恢复。探索能够有效干预AST增生的方法是研究脊髓损伤后的神经系统功能重建的重要方向。光动力疗法是一种有效抑制细胞组织增生依靠光激发的物
自组装肽RADA16-I作为一种仿生支架已经被成功地用于多种细胞的体外培养,但联合应用于临床密切相关的大块移植物材料还未见满意的结果。本研究重点关注富集骨髓的SAP/DBM对山羊临界骨缺损的成骨效果,大节段骨缺损模型的应用对骨移植材料的修复重建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研究表明富集骨髓的SAP/DBM较DBM对山羊股骨20mm临界骨缺损有更好的修复效果。本研究强调富集骨髓的SAP/DBM微环境,此三
在本次研究中,共对11例正常研究对象以及64例平山病患者进行了颈椎中立位及屈颈位MRI检测。通过本次研究证实屈颈时颈脊髓前移及后方异常信号影增大仍然是诊断及评估平山病最为敏感及可靠的指标。但随着病程的进展,平山病患者并不会出现颈脊髓前移或颈椎后方异常信号影的减少,相反,随着病程的进展不但颈脊髓前移的幅度会逐渐增加、脊髓后方异常信号影的范围也会逐渐扩大,即虽然对于某一节段而言其扩张是存在一定限度的,
2013年9月-2014年9月,本科实施双极头人工髋关节置换的32例患者,双极生物假体及专用手术器械,对照组采用进口双极头生物假体系统,两组均采用全身麻醉由同一组医生完成,主刀医生在AZ Center (Phoenix US),完成后外侧微创入路学习曲线。后外侧微创手术方法:侧卧位,术侧肢体向上,大转子上方入路,起于大粗隆顶点,向上沿股骨轴线延伸6-8cm。切开皮肤及深筋膜,向后牵开臀大肌,向前牵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钛网组),为2008年1月至2009年9月采用股方肌蒂骨柱加钛网伞状支撑术治疗的ARCOⅡC~ⅢA期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20例(24髋),对照组(骨柱组)为同期采用单纯股方肌蒂骨柱治疗的ARCOⅡC-ⅢA期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18例(20髋),其中包括该时期内部分曾经报告的一组患者。本组5年随访资料显示,钛网组和单纯骨柱组在临床和影像学方面优良率方面无明显差别,而且两组均有不同程
文章介绍了患者的纳入标准:①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者;②由同一组医生手术;③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人工髋关节翻修术者;②年龄大于45岁患者;③随访时间小于2年。本组研究中,所有病例髋臼位置在“安全区”范围内,但是仍有1例(1髋)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左侧在术后14个月时出现“吱吱声”的现象,但无疼痛等任何不适并不影响术后功能,因此,我们并没有做任何特殊处理。有最新文献报道关节异响是陶
自2012年11月以来,采用双源CT( Dual-Source Computer Tomography, DSCT)对连续134例ACL移植重建的后患者进行了扫描,三维重建股骨、胫骨隧道,重建ACL移植物并对骨隧道进行测量,同时观察膝关节伸直位下移植物的存在状态,特别是撞击情况。本研究存在以下局限性:a.DSCT扫描过程中存在医源性放射性危害;b.图像重建使得移植物及骨隧道“可视化”,但存在图像失
本组患者共21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6例,年龄17~57岁,平均年龄29.1岁(16~57岁),均为单侧损伤,其中左侧9例,右侧12例。首次滑脱原因:篮球运动损伤5例,足球运动损伤4例,羽毛球运动损伤4例,跳舞扭伤3例,普通行走扭伤3例,自行车运动损伤1例,乒乓球运动损伤l例。全部患者均有踝部外伤史,但无踝部骨折史。患者发病至手术时间为6月至3年,平均8个月。本组全部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外踝后软
本组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65-83岁,平均72.7岁。致伤原因:摔伤4例,扭伤5例,车祸9例。患者伤口均I期愈合,无切口裂开、感染及腓肠神经损伤症状,未出现腓骨肌腱刺激症状,末次随访时X线片显示骨折均愈合,未见钢板螺钉的松动、断裂。骨折愈合时间为5~9个月,平均7个月。所有患者均能够正常行走,2例80岁以上高龄患者需借助拐杖行走。到随访结束,还没有患者要求取出内固定。老年骨折分型、手术指
本组临床应用6例,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21-43岁,平均31岁。其中电锯伤2例,磨钻伤2例,冲床伤2例。4例为伸肌腱中央腱束缺损,2例为伸肌腱中央腱束及止点缺损。3例伴有皮肤及软组织缺损。总之,腱束转位重建术式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修复方法,不仅具有伸肌腱中央腱束的解剖相似性,而且保留了指浅屈肌腱的功能。可以最大程度的恢复患者的功能。虽然我们没有进行生物力学的研究来测试修复肌腱的强度,但此方法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