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关节脱位的影像学诊断

来源 :中华放射学学术大会2016、中华医学会第23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影像技术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i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腕关节脱位的分型及其影像学特征;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腕关节脱位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男性52例,女性20例,发病年龄13~65岁,平均年龄35.74岁,右腕30例,左腕42例,桡腕关节脱位8例,背侧脱位4例,掌侧脱位4例,腕骨脱位46例,月骨周围脱位13例(其中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6例,经茎突、舟骨月骨周围脱位4例,单纯月骨周围脱位2例,经三角骨月骨周围脱位),月骨脱位10例(其中单纯月骨脱位7例,经舟骨月骨脱位1例,经茎突、舟骨月骨脱位1例,经茎突、三角骨月骨脱位1例),月骨脱位和月骨周围脱位混合脱位4例,大多角骨脱位9例,钩骨脱位5例,舟骨脱位3例,小多角骨脱位2例,腕掌关节脱位18例,影像学特征:桡腕关节脱位表现为桡腕关节失去正常对应关系,腕骨向背侧或掌侧移位,月骨周围脱位表现为月骨位置不变,周围骨质向背侧或掌侧移位,以背侧多见,可伴有舟骨、尺桡骨茎突及三角骨骨折,月骨脱位表现为月骨向掌侧旋转移位,月骨凹状面向前,月骨周围骨质位置不变,可伴有舟骨、尺桡骨茎突及三角骨骨折,月骨脱位和月骨周围脱位混合脱位同时存在两者影像学特征,大多角骨脱位、小多角骨脱位、钩骨脱位及舟骨脱位相对少见,腕掌关节脱位表现为腕掌关节失去正常对应关系,掌骨向背侧或掌侧移位;结论腕关节脱位病种繁多,局部组成骨多,重叠伪影多,容易误诊,如果掌握各个脱位分型的影像学特征,能够对其作出正确的诊断.
其他文献
目的:评估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治疗成骨性和破骨性的椎体转移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接受PKP治疗胸椎和腰椎的椎体转移癌的41例患者资料(共累及73个椎体,其中包括52个胸椎和21个腰椎).根据病变椎体术前的CT表现,将其分为溶骨性(33例)和成骨性(8例)椎体转移癌2组.记录每组患者在术前3天、术后3天、1月、3月和1年的疼痛程度(VAS评
目的 利用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前后的胆碱复合物变化,探讨其监测宫颈癌NACT疗效的价值.方法 对34例经病理确诊的宫颈癌患者依据RECIST标准判断,分为化疗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分别在行新辅助化疗前,第1次化疗后2周和两疗后(5周)后进行MR氢质子波谱检查,定量分析每例患者MRS中胆碱峰(3.2ppm)峰高及峰下面积.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快速康复。方法 术前对不同病因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整体评估,给予心理护理、术前健康状况综合评价做好各种术前检查及准备工作。术后观察伤口愈合情况、生命体征,实施疼痛护理, 预防并发症, 指导正确有效的康复锻炼, 明确出院指导。出院后, 一般指导患者术后6~8 周可部分负重, 12 周后可逐渐达到全负重状态。避免盘腿、不能坐矮沙发或下蹲、洗澡用淋浴不能用浴缸、
Purpose:To performed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t of accuracy between robot-assisted and conventional freehand pedicle screw placement.Methods: The electronic dat
目的:观察根治性放疗同步化疗对局部晚期尤文氏肉瘤家族肿瘤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2年至2015年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科收治的7例局部晚期尤文氏肉瘤家族肿瘤行根治性放疗同步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7例均无法手术切除.放疗方式为调强放疗,放疗根治剂量:56Gy/28f,2Gy/次,每周5次,六周完成;化疗方案:CDV/IE序贯方案各4-6周期,每三周重复,共8-12个周期, CD
目的:探讨MED术中椎管内出血的应对措施。方法:针对MED术中椎管内不同情况的出血,用电凝、压迫、冲洗、止血药等各种相应的方法应对处理,手术操作严格遵守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手术原则,每个步骤均需严格止血,术中建立工作通 道后,在分离牵开硬脊膜及神经根,暴露突出物,术中检查神经根时应尽量避开椎内曲张静脉,如不易避开,可采用双极电凝在血管两端烧灼,再予以切断,术中广泛渗血,致使术野不清时,可 用冰盐水
目的 评估长钢板和两种逆行经皮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髋臼后柱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 利用软件的相关功能建立逆行经坐骨小切迹拉力螺钉(A)、逆行经坐骨结节拉力螺钉(B)及长重建板(C)固定髋臼后柱骨折模型,再将模型依次导入Ansys软件中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并模拟站位和坐位,以相同的加载方式对两种模型进行模拟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结果 在站、坐位时,髋臼后柱骨折线处最大位移:逆行经坐骨小切迹拉力螺钉分
目的 总结14例(18个节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经验。方法 手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做好术前充分准备,介绍人工颈椎间盘的知识,指导患者呼吸系统功能锻炼,唤醒试验练习,颈托的佩戴方法;手术后加强体位护理、密切观察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及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正确的康复锻炼及出院指导等。结果 14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均顺利渡过围术期,未发生并发症,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结论 做好手术全过程
目的 评估4种内固定方式治疗髋臼前柱低位骨折和2种内固定方式治疗髋臼前柱高位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 利用有限元相关软件分别建立逆行拉力螺钉(A)、重建钢板(B)、未跨过耻骨联合皮下钢板联合锁定螺钉(C)和跨过耻骨联合皮下钢板联合锁定螺钉(D)固定髋臼前柱低位骨折模型及逆行拉力螺钉(E)、重建钢板(F)固定前柱高位骨折模型,模拟站位和坐位,以相同的加载约束方式对6种骨折固定模型进行生物力学三维有
目的:通过影像学、微观结构力学、体外模拟骨折实验来阐明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椎体后上缘骨块形成与椎基静脉孔的关系,并进一步解释椎体后上缘骨块形成的机制。方法:2013年1月~2015年12月,近三年来邵逸夫医院74例带有椎体后上缘骨块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行胸腰椎CT平扫并行矢状位三维重建。在冠状位图像上测量后上缘骨块的长度(RL)和椎体的长度(VL),并计算RL/VL;在矢状位图像上测量后上缘骨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