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甘薯施肥指标体系构建

来源 :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w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旨在建立重庆甘薯土壤养分分级指标和不同分级范围推荐施肥量,为重庆甘薯经济、环保、科学施肥提供参考.方法:用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法,对重庆甘薯"3414"完全实施试验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以相对产量60%、75%、90%和95%划分土壤养分分级指标,以三元二次、一元二次、线性加平台模拟各试验点施肥量与产量关系,通过最最优模型计算最佳施肥量.结果:当土壤碱解氮含量为低级(<40mg/kg)、较低级(40-70mg/kg)、中级(70-150mg/kg)、较高级(150-200mg/kg)、高级(≥200mg/kg)时,甘薯氮肥(N)推荐施用量分别为172-210kg/hm2、134-172kg/hm2、82-134kg/hm2、62-82kg/hm2、0-62kg/hm2;当土壤有效磷含量为低级(<2mg/kg)、较低级(2-5mg/kg)、中级(5-15mg/kg)、较高级(15-25mg/kg)、高级(≥25mg/kg)时,甘薯磷肥(P2O5)推荐施用量分别为116-150kg/hm2、89-116kg/hm2、55-89kg/hm2、40-55kg/hm2、0-40kg/hm2;当土壤速效钾含量为低级(<40mg/kg)、较低级(40-70mg/kg)、中级(70-140mg/kg)、较高级(140-170mg/kg)、高级(≥170mg/kg)时,甘薯钾肥(K2O)推荐施用量分别为150-170kg/hm2、123-150kg/hrm2、90-123kg/hm2、80-90kg/hm2、0-80kg/hm2.结论:本文建立的重庆甘薯施肥指标体系,反映了当前重庆市甘薯种植土壤养分丰缺状况和区域内肥料投入特点.
其他文献
目的:阐明氮肥减量化措施对水稻产量及氮肥表观利用率的影响,并提出较为合理的施肥建议.方法:在2013-2015年连续三个稻季中,以花优14为材料,试验设置5个氮肥施用量处理:N300、N200、N100、N0kgN/hm2和不施肥(F0).分析不同年份各处理的水稻产量,秸秆生物量,籽粒和秸秆含氮量,并计算氮肥表观利用率.结果:水稻产量随氮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加.与N300处理相比,N200处理的水稻产
在蔬菜生产过程中,盲目施肥,过量施肥,重无机肥而轻有机肥的现象普遍存在,也有过量施用有机肥的极端现象.为明确优质高产栽培条件下,蔬菜配施有机肥的合理用量,本文通过田间试验的方法结合实验室检测,研究了叶菜、苦瓜、节瓜和丝瓜等几种市场销量较大的蔬菜有机肥合适施用量.结果显示:(1)堆肥、牛栏肥、鸡粪和商品精制有机肥,其速效磷(P2O5)平均含量为1.378%,占全磷养分的比例达到61.2~95.4%,
选用市场上较为流行的控缓释(失)尿素与钙镁磷肥、氯化钾混配一次基施,辅助地膜覆盖技术,结果表明,施用控缓释缓(失)尿素,肥料田间溶失80%的时间比普通尿素长40天以上,相当于玉米在苗期至拔节期间持续获得N肥的追施,玉米茎、叶的含氮量明显提高,N肥及(N+P2O5+K2O)养分表观利用率分别提高2.50-3.92%、6.48-9.64%(绝对值),玉米籽粒增产5.36-8.33%,从N的平均增产效益
目的:为探索长江上游紫色土旱坡地麦玉轮作系统减少农田磷素流失和有效提高磷肥利用率的最佳施肥模式,降低磷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方法:2011~2015年,以紫色土旱坡地典型农作冬小麦和夏玉米为材料,在西南大学试验农场进行田间定点试验.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共设置七个田间小区试验,分别为倍量施磷肥(2P)、优化施肥(P)、优化施肥+猪粪有机肥(MP)、优化施肥+秸秆还田(SP)、优化施肥量磷减20%+
根据鲜食玉米营养特性和新型肥料的供肥特性,设计施用氮磷钾养分总量24kg·666.7m-2为适宜片量的中心项,并采用不同新型肥料(缓控释肥料和生物有机专用肥)一次性施用技术,与常规化肥进行比较,旨在探讨鲜食玉米高效施肥技术.结果表明,鲜食玉米有机无机专用肥会显著地影响玉米产量的构成因子,提高其指标含量;使用鲜食玉米有机无机专用肥处理的玉米物增产幅度最高,较对照增产36.12%,纯增收增加440.4
目的:旨在建立重庆油菜土壤养分分级指标和不同分级范围推荐施肥量,为重庆油菜科学施肥提供参考.方法:用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法,对重庆油菜"3414"完全实施试验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以油菜相对产量60%、75%、90%和95%对应的土壤划分含量作为土壤养分分级指标,通过三元二次、一元二次或线性加平台模拟各试验点施肥量与产量关系,通过最优模型计算最佳施肥量.结果:当土壤碱解氮含量为低级(<65mg/kg)、
目的:研究不同供钾能力土壤在秸秆还田条件下减量施用钾肥对水稻、油菜、小麦的产量、钾素吸收量及钾肥利用率的影响,计算秸秆还田条件下三种作物的钾肥适宜用量,为秸秆还田条件下钾肥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农田钾素养分管理和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3-2015年在湖北省38个县市开展秸秆还田替代钾肥对水稻、油菜及小麦三种作物产量影响的田间试验.试验共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1)对照,不施钾(CK);(2)施用全
通过连续4年的田间定位试验,分析测定植烟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土壤容重等理化性状,研究了化肥减量配施不同有机肥(80%化肥+精制有机肥、80%化肥+生物有机肥)对植烟土壤肥力性状的影响,并采用土壤质量指数法对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可明显增加烤烟产量、产值,显著提高烟叶质量,显著改善土壤肥力性状.与常规施肥(100%化肥,CF)相比,化肥减量20%配
以先锋38P05玉米为试验材料,通过对海林农场田间大区试验研究有机无机配施对玉米产量、土壤酶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土壤生物量碳在玉米的整个生育时期呈整体上升趋势,在抽雄期为T2>T3>T5>T1>T4,处理间均差异显著;生物量氮整体趋势为整体上升趋势,在抽雄期为T2>T3>T4>T1>T5;配施处理土壤中脲酶、蔗糖酶的活性均高于其他单一施肥和不施肥处理,在抽雄期土壤脲酶活性为T3>T2
目的:农田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碳,SOC)是土壤肥力的主要指标,与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以及粮食产量密切相关.施肥是农业生产中提高上壤有机碳含量最直接有效的措施.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将红外光谱技术利用在土壤方面的研究越来越重要.本文选取两个典型的不同碳饱和程度的站点,旨在探究不同饱和程度下土壤光谱特征.方法:基于进贤红壤和郑州潮土长期定位试验站,选择典型的施肥处理,将这两个典型土壤样品凤干分别进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