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总量控制中排污削减的实用算法

来源 :第九届全国大气环境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A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大气总量控制中削减方案的计算,由于受制于经济技术等各种条件,对各源的削减率通常有一实际可行的范围,或者有一定的相关制约,称为综合加权.本文在整理各种削减率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综合加权削减、复杂环境的逐层削减的实用简化计算方法.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1999年广州市三个监测点(市监测中心站,麓湖公园和龙归)O浓度的分析,研究广州地区O的时空分布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天气条件的变化对O形成具有明显的作用,即:晴天O平均浓度都大于多云天和阴雨天的值,阴雨天的值最小;(2)O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其大小次序排列为冬季、秋季、夏季和春季;(3)远郊区的龙归测点O的值大于市监测中心站,麓湖公园测点也大于市监测中心站,这表明二次污染物
本文应用截流法研究了气相二硫化碳和臭氧的反应.研究表明,二硫化碳和臭氧的反应为表观二级反应,在干燥氮气和干燥空气条件下得到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k=5.47L·mol·s和k=5.28L·mol·s.水汽对反应速率影响明显.[O]]时,反应最终产物为CO、CO和COS;[O]>[CS]时,反应最终产物为CO、COS和SO,并讨论了二硫化碳和臭氧的反应机理.
本文分别以313nm和185nm紫外光作为光源,研究了COS和CS的光氧化反应及其产物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CS在313nm紫外光作用下产生的CS自由基可与O反应生成COS;185nm光照下,COS可发生光解离反应,有O条件下进而转化为SO、SO等.上述反应均呈现一级反应,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1.389×10min和1.21×10min.文中还对大气中CS和COS光氧化机理进行了探讨.
1998年11月-1999年10月间在中国科学院红壤站(江西鹰潭)农田小气候站进行了大气二氧化硫(SO)、硫酸盐粒子(SO)浓度采样和雨水样本收集,利用阻力模式和全年逐时气象资料计算SO和SO的干沉降速度,估算干沉降通量,利用降水资料和雨水中硫酸根离子浓度估计大气硫的湿沉降,从而定量研究大气硫沉降输入农田生态系统的通量,结果表明:农田下垫面上SO和SO干沉降速度的平均值分别是0.379±0.163
在城市近地层满足M-O相似理论的前提条件下,根据通量梯度关系方法和相似理论的"总体通量方法",利用2000年7月28日至8月8日的北京325气象铁塔分层观测实验和2000年6月23日至7月9日的吊篮实验,估算北京近地层NO和O的湍流通量.吊篮实验和分层实验获得的NO低层平均通量分别为2.22×10mg ms和1.36×10mg ms,而O的平均通量为-2.51×10mg ms和-2.85×10mg
玻璃厂生产工艺中由于引入氟化物作为辅助生产原料导致氟废气污染.本文通过空气监测数据分析了氟化物对空气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减少污染的建议.
本文对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实践中关于风向、稳定度和浓度计算的几个技术细节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进行了讨论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文章认为,这些技术细节问题同样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技术和质量的一部分.
本文介绍了环境风险评价的基本概念和环境风险评价的步骤:危害鉴定;剂量-反应评价;暴露评价;风险表征.并对化学突发事故中潜在危险源、事故后果、风险值进行预测与分析,对环境风险评价模式进行了初步研究和探讨.
本文重点阐述了属性、属性值、属性权重的客观性,并通过具体实例给出了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确定属性权重的相对客观方法.
本文以泰安市市区近年来大气监测数据,应用灰色理论建立GM(1,1)模型,对泰安市大气主要污染物进行预测.所建模型经残差及关联度精度检验,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适应性,在此基础上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对泰安市建设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提出参考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