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加放射性碘粒子植入治疗局部进展型胰腺癌

来源 :第九届全国消化道恶性病变介入诊疗研讨会暨2009消化介入/内镜新技术国际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wmy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手术中或经皮冷冻和125碘粒子植入对局部进展性胰腺癌的治疗价值。 方法:38例局部进展型胰腺癌,男性28例,女性10例,中位年龄57岁。肿瘤大小(按最大径计)2.2~7.1cm,10例伴胰周淋巴结转移,8例伴肝转移。疾病诊断依据超声、CT和/或MRI检查资料,31例的诊断得到组织学证实。8例入院前接受过4-6个周期化疗。所有病例的肿瘤均经过综合评价被认为不能接受手术切除。治疗采用手术中或经皮冷冻加125碘粒子植入,后者系在手术直视下或在超声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完成。 结果:11例接受手术中冷冻,27例接受经皮冷冻。接受经皮冷冻的患者中,有14例接受第2次冷冻,有3例接受第3次冷冻。29例在冷冻的同时接受肿瘤内125碘粒子植入,9例在术后于超声或CT引导下作了125碘粒子植入。15例其中13例伴胰周淋巴结或肝转移患者,接受区域动脉化疗。治疗后第3个月作CT评价肿瘤治疗反应。大部分病例的肿瘤均显示不同程度的坏死,完全反应(CR)、部分反应(PR)、稳定(SD)和进展(PD)分别为23.6%、42.1%、26.3%和7.9%。不良反应主要为上腹痛、血清淀粉酶升高,5例(13.2%)并发急性胰腺炎者,其中1例为出血坏死性,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无治疗相关性死亡发生。全部病例接受中位随访16个月(5—37月),结果显示中位生存期12个月,其中20例(52.63%)存活1年或1年以上。6、12、24和36个月总存活率分别为94.7%、49.4%、21.8%和5.4%。接受化疗的病例6、12、24和36个月存活率分别为93.3%、26.6%、0%和0%,未接受化疗病例存活率分别为95.6%、65.9%、19.8%和9.9%。死亡29例,12个月内死亡的15例中,8例治疗时即有肝转移或胰周淋巴结转移。生存期达24个月者有4例,分别存活24个月2例,31和37个月各1例,存活最长者目前无任何复发证据。 结论:对大多数胰腺癌尤其不能手术切除病例,冷冻治疗有良好效果,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有可能代替常规手术。在冷冻同时或其后加用125碘粒子植入,与冷冻有相辅相成之效。
其他文献
胃癌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日本是世界上胃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日本胃肠病学会和日本胃癌研究学会分别于1962年和1963年在各自的年会上定义了早期胃癌的概念,即胃癌组织的深度限于粘膜下层以上,不论其是否有淋巴结转移,也不论其面积有多大,日本内镜学会按大体形态将早期胃癌分为1、11、111三个主类型。1型为隆起型;11型为浅表型,又分为11a、11b、11c三个亚型,其中11a是浅表隆起
1956年奥田等人使用刚果红染色研究胃底腺泌酸机能,1966年津田等首创胃粘膜染色法内镜检查,此后此项技术逐渐发展成熟,在日本普遍应用。国内虽早已开展色素内镜检查,但远不及日本普遍及深入,由于该技术对早期消化道肿瘤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普遍内镜检查,染色剂价格低廉,并不需要复杂的操作技巧及其它附属设备,因此有必要大力提倡普遍开展这一技术并进行研究使之日趋完善。本文介绍了几种内镜色素染色技术。
近年来,消化内镜检查技术有了较大的进步,包括色素内镜、放大内镜、窄带光照内镜、免疫荧光内镜等,以期能够发现胃肠道早癌及癌前状态,改善病人的预后。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confocal laserendomicroscopy,CLE)是一项新型的内镜技术,其最大优点在于内镜检查时无需活检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即可获取活体内表面及表面下结构的组织学图像,对粘膜做即时的高分辨率的组织学诊断。与其他光学技术相比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恶性肿瘤是近年来发展的一项有效的治疗手段,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及治疗计划系统出现,该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如前列腺癌、肺癌、胰腺癌、肝癌等。为更好的规范该项技术的临床应用,本文从放射性粒子管理、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方法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作为该技术的指南。
目的:探讨胰胆管支架引流治疗良恶性梗阻性黄疸及胰管狭窄的效果。 方法:采用ERCP胰胆管支架分别或联合置入治疗良恶性阻塞性黄疸及胰管狭窄98例。结果:放置了胆管单枚塑料支架56例,双塑料支架8例,胆管3枚塑料支架3例,胆管金属支架12例。放置胰管支架8例(包括胆胰管支架同时置入6例),总有效率10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胰胆管支架单独及联合引流治疗良恶性梗阻性黄疸及胰管狭窄是一种操
目的:观察DSA引导下臭氧与胶原酶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DSA监视引导下,经患侧后方穿刺成功后,病变椎间盘注射60μg/ml.03.20~30ml,盘外及神经根周围注入浓度为30μg/ml.03.10~20 ml,后经骶裂孔穿刺置管于硬膜前间隙病变椎间盘处注射600μ~1200μ胶原酶。结果:穿刺及技术操作成功率100%,术后随访1个月、34个月,3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分别对45例肺癌患者及33例肝癌患者,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肿瘤内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术后1、3、6、10个月,观察肿瘤大小的变化判断临床疗效。结果:33例肺癌患者及45例肝癌患者,92个病灶。术后观察10个月。术后1、3、6、10个月肿瘤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3%、40.21%、75.63%、91.84%.结论:CT导向下植
目的:探讨介入微创法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BD)及经皮经肝胆管支架置入术(PTBS)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6例恶性梗阻性黄疽患者均进行介入微创引流(PTBD或PTBs)治疗,男性32例,女性24例,年龄44—76岁。平均62.7岁。胆道梗阻部位位于胆总管21例,位于肝门部35例。梗阻的原因包括胰头癌(包括壶腹癌)12例,胆管癌24例,转移癌18例,胆囊癌2例。结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后胆管阻塞的介入治疗方法。方法:10例胆囊切除术后胆管阻塞患者.3例采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加金属内支架植入术,2例植入内涵管,5例植入14F内外引流管,并比较介入手术前后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的变化。结果:10例采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加金属内支架植入术或植入内涵管或植入14F内外引流管,均获得成功。术后黄疸消退满意,3~6个月拔
目的:评价胃镜腔内射频加局部放疗与单纯局部放疗的疗效对比,并进行疗效分析。方法:将130例晚期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分为两组。射频加局部放疗与单纯局部放疗进行对比,放疗结束后胃镜观察进食梗阻缓解情况,同时评价二者疗效。结果:射频加放疗组65例,放疗结束后进食缓解率(显效+有效)为96.9%(63/65),单纯局部放疗组为76.9%50/65),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射频加局部放疗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