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岩石源热泵应用及经济性分析

来源 :2013煤炭技术与装备发展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day8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岩石源热泵是指利用地下岩石层中的低品位热能和岩石层蓄热性能的一种新型热泵系统,作为一项新技术,在国内尚处于初步开发利用阶段.本文对岩石源热泵的工作原理及热能利用方式进行了分析,结合工程实例,将岩石源热泵与集中式空调、分体式空调、锅炉集中采暖供热的制冷(采暖)的经济性能进行分析比较,指出岩石源热泵系统是一种性能良好、可行且无污染的热泵技术.
其他文献
兖州矿区在厚煤层开采河道损害防治技术实践中,通过实测研究,得到了开采引起的地表及堤防移动变形规律、裂缝扩展规律,揭示了厚煤层开采堤防破坏机理,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针对性的河道治理技术研究,形成了厚煤层开采河道损害防治技术体系,并在工程实践中成功应用.
本文以淮南矿区谢一矿51采区地质条件和开采技术条件为背景,建立FLAC3D三维计算模型,深入系统地研究了B9b及B10保护层分别开采情况下,临近煤层应力分布规律.研究成果表明:1)保护层开采情况下,被保护层工作面垂直应力SZZ、水平应力SXX和SYY均可分为卸压区、增压区和稳压区,沿煤层倾向应力呈非对称分布,沿煤层走向应力呈对称分布.2)薄煤层开采后,临近煤层的垂直应力SZZ、水平应力SXX和SY
近距离突出煤层群的瓦斯治理是世界性难题.本文针对我国瓦斯涌出量最大的沙曲矿遇到的难题,通过理论分析、实验室和现场实验等手段对首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大、大采高沿空留巷困难、瓦斯储量丰度大抽采达标难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近距离突出煤层群无煤柱开采瓦斯立体抽采技术、大采高沿空留巷关键技术和保障一矿变两矿后800万吨产能煤与瓦斯共采规划.该技术的应用实现了4.2m大采高工作面的成功留巷,沿空留巷断面收缩
本文主要研究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优化爆破工艺,合理提高块煤率.不仅可以实现孔内正向起爆和逐孔微差起爆,提高爆破质量,降低穿爆费用,提高铲装效率,减少爆破震动,减少爆破飞石,给煤炭矿山的安全和生产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值得推广应用.
水力冲孔是实现"三软"煤层瓦斯高效抽采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采用实验室实验、理论分析和现场试验对"三软"煤层水力冲孔卸压增透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应力应变-煤体结构-渗透率的耦合实验,揭示了渗透率随煤体结构和应力的变化的演化规律,发现软煤在卸压后渗透率得到大规模提升.以Hoek-Brown准则为理论依据,通过数值模拟发现水力冲孔出煤后的卸压增透范围显著增加.自主研发的"瓦斯抽采孔水力作业机"使得水
抽采钻孔是抽采瓦斯的载体,其有效寿命关乎到抽采的质量,制约矿井的安全生产.但抽采钻孔由于受地层压力、采动影响、瓦斯压力、地质构造等因素影响,存在不同程度的塌孔、堵孔,使抽采难以达标.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以高压水射流进行抽采钻孔修复的理论技术,自主研发了瓦斯抽采钻孔水力作业机(煤矿安全标志编号:MGA30001),形成了高压力、变流量、连续修复钻孔技术体系,实现了抽采钻孔的修复和增透,延长了钻孔的有
在当今选煤厂生产环境中,振动分析逐渐成为机械设备状态检测重要的预防性维护工具.本文主要研究了基于ZigBee协议的选煤厂机械设备振动在线监测技术.以兴隆庄煤矿选煤厂矿山机械设备监测为例,分析了WSN在机械设备监测中的特殊问题,给出了符合其特色的分布式组网结构,最后利用适于工业振动监测MEMS传感器ADXL335与CC2430组成的WSN节点对混合网络模型在选煤厂电机设备上构建实验平台进行实验,结果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物联网概念和技术的新发展,首先从煤矿系统的组成出发,分析了煤矿物联网的概念、结构和特点,探讨了煤矿物联网的主要技术,综述了煤矿物联网目前在信息监控、煤矿供电、安全与隐私、感知矿山等方面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探讨分析了煤炭物联网整体架构、信息平台体系、管理体系、安全体系等方面的发展,展望了煤矿物联网应用中未来的研究方向,并给出了开展煤矿物联网研究的一些建议和思
高煤公司3上703工作面受刘仙庄断层、f59逆断层和隐伏陷落柱影响,裂隙带发育超高,波及本矿及刘仙庄断层对盘侏罗系砾岩含水层出水,给矿井安全生产构成较大威胁.由于全矿上下高度重视,通过科学研究,认真分析,综合采用矿井震波探测、井下钻探、矿井瞬变电磁探测、水质化验、地面钻探等方法技术,查明了陷落柱发育范围、发育高度、内部富水性、工作面出水水源、出水原因、导水通道等,明确了出水机理,采用完善排水系统、
本文采用多源监测手段对邹济公路沉陷变形进行监测,其中重点阐述了D-Insar技术监测高等级公路的方法及数据处理过程.在此基础上,揭示了高等级公路采动破坏机理,提出了采动变形破坏设防指标,提出变形破坏监测、预报和预警一体化技术方法,系统提出了高等级公路维护治理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