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的本体结构、认知框架与改进思路

来源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全国教学论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第二届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生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eeq5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图从政茦、理论和实践三个层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合法性、合理性与可行性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和论证,从而揭示其本体结构、认知框架与改进策略.具体内容涉及列"新课程改革"的历史背景、核心思想、一线探索、实际成效、文化重构、评价机制、社会舆论等七个阶段性、反思性问题。这七个问题及其解答逻辑相辅相成,具有内在关联性,不仅直接构成关于"新课程改革"的本体结构和认知框架(可称为"七维认知框架"),而且可以比较宏观地展现其改进策略和发展方向.
其他文献
知识之于课程和教学有多个角度去考察或思考,但有两个基本的维度。一个是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是在课程内容选择时需要考虑的;另一个是,当知识确定下来,成为教学内容之后,进入
会议
关于学习方式的讨论成为课改以来的一个热点.本文以学习方式多元化为背景,通过对学习方式和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的关系论证,引发对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的重新思考,力图为教师课堂教
新课程针对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提出了许多新的课程与教学理念.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有效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追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评价教学成败与否的主
会议
以目标为导向整体思维设计单元教学,是倡导将某一节课的教学放在一个单元或一个主题的教学整体中进行思考、设计,即依据学生知识和能力发展的实际水平,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设
有效教学正当性问题,是一个在何种意义上有效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的问题。正当(性)与有效(性)是判定教学实践合理性的两个不同的价值维度.对于有效教学来说,正当(性)应该是一
会议
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充斥着不少虚假的、形式化的"师生互动行为",它们实际上偏离了师生互动行为的本质。师生互动行为的本真追求应是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仅表现在课程目标、结构、内容等方面的变化,尤其集中地表现在对学生学会学习的倡导.本文以历史上教育家对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视以及这一思
会议
从知识产生机制而言,当前流行两种建构主义知识观:知识的个体建构说和知识的社会建构说.二者分别从一个侧面阐述了知识的产生机制,都存在着忽视客观世界在知识产生机制中的重
会议
元教学,英文术语为meta-teaching。通过对世界上最大的网络图书馆questia.com和网上论文库findarticles.com的查询,可以发现,在英文文献中已经少数学者开始使用元教学这一概
考察"生活世界"的含义,看到生活世界是主客体相互统一的世界,在生活世界里人的生存和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得以彰显.教育有必要向生活世界"回归"."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哲学意蕴在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