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and Text Relations in Hao Paintings

来源 :第四届北京大学美术史博士生国际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ss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The hao painting (別號圖) is a picture that illustrates the meaning of someones biehao(別號), a sobriquet.The hao painting first appeared in the 14th century and flourished during the late 15th and early 16th century in Jiangnan(江南) region.Despite such a short period of its popularity, hitherto over 40 paintings are identified as hao paintings and among them included a masterpiece such as Tang Yin (唐寅, 1470-1524)s Brewing Tea (事茗圖).1 The eminent collector and connoisseur of the late Ming, Zhang Chou(張丑, 1577-1643), also mentioned that while the paintings of houses and pavilions began to be painted in the Yuan dynasty (1279-1368),paintings of biehao began to be produced in the Ming dynasty (1368-1644).
其他文献
《中国狂想曲第三号:虎虎生风》是陆培中国十二生肖管弦乐系列作品的第三首,该作品是由多个民歌主题及其变奏发展而成的,通过材料的展开、调性的丰富、配器手法的运用使单线
本文以摄影作品为研究对象,指出摄影师在拍摄照片时就是一个艺术创作的过程,体现着摄影师私人的审美体验,作为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你应该心无旁鹜,应该决然地沉醉在自己的世界当中
色彩是炫彩而让人着迷的,色彩教育更应是多元与多彩的,作为色彩教育的工作者,该如何立足当下,总结过去,展望未来,使色彩教育更多一份"色彩"?本文试图从问题式教育、实践式教
色彩是人们取得信息的手段,人们将自然界的色彩进行区分,以便为人类设计所用.同时,自然界也会通过色彩指引人们的实际生活.所有的物象都具有自己的色彩,色彩的创造包含着人们
清代满族贵胄之女称为格格.格格们所穿用的服装色彩无论是在色彩搭配、设色理念,还是构图安排方面,都集中反映现出中国传统服饰的装饰美.其色彩装饰变得越来越单纯明快、对比
根据联合国有关规定,我国已正式步入老龄社会,中国作为世界上老年人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对服饰行业来说是一个充满巨大潜力的市场,然而目前的老年人服饰市场的发展却不尽如
通过网络资料搜集、调查问卷、实地采访,对北京首都机场空港通勤大巴的色彩设计提出的意见:色彩体系设计要与城市环境、历史文化习俗相结合;要能体现出首都当代的特色文化;根
抗战时期,间谍电影以数量相对较多的数量呈现,使得抗战电影不再简单地限定于战争描写的干篇一律和抗战宣传的单一套路,可以说是抗战电影的突破。从中国电影史来看,间谍电影在此时
将近年来的中国小妞电影与美国小妞电影比较,审视其电影中的不同的性别表达,通常认为小妞电影(Chick Flick)涉及浪漫与爱情,是针对特定的女性观众群所产生的一种类型。不论从受
提出"回到艺术本质的中国艺术史学"这个问题的意义在于,重新描述中国艺术史."重新描述"基于两个逻辑前提:一是基于艺术学理论重新描述中国艺术史;二是基于艺术本体论重新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