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焦虑青少年解释偏向特点:社交情景中的消极自我评价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leq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青少年的焦虑障碍中,发病率最高的是社交焦虑障碍和广泛性焦虑障碍。青少年时期的个体是自我同一性发展的时期表现为内心敏感,比较重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解释偏向是指个体处在有歧义的情境中,更容易将信息理解为消极的、危险的。本研究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将社交场景分为与评价自我有关的模糊社交场景和与评价自我无关的模糊社交场景,探讨社交焦虑青少年在不同场景中的解释偏向特点。研究首先使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对200名中学生进行施测,选取社交焦虑量表得分上下限的27%的个体作为实验被试,分为高社交焦虑组和低社交焦虑组,遵循自愿参与实验的原则,最终确定被试人数高低组各30人。研究采用2(焦虑水平:高社交焦虑/低社交焦虑)×2(场景类型:与评价自我有关/与评价自我无关)两因素混合实验,因变量为被试在这两种模糊情景中所选择的积极、消极解释数量和反应时。结果显示,在与评价自我有关的模糊社交场景中高、低社交焦虑的消极解释反应时存在显著差异(F(1,58)=3.84,p<0.01),社交焦虑水平的主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F(1,58)=5.56,p<0.05),场景类型和焦虑水平的交互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F(1,56)=4.37,p<0.05)。研究结论,高社交焦虑中学生的解释偏向受场景线索的影响,在社交场景尤其是与评价自我有关的社交场景中,高社交焦虑个体更容易出现消极解释偏向。
其他文献
<正>中国的未来不是互联网概念,而是拥有完整"6+1"产业链的像格力这样的企业。什么是"6+1"产业链理论?其中,"6"指的是: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
植物受到昆虫取食后,能够通过体内信号的传递,主动的产生直接和间接的防御反应。本论文以合作杨(Populus simonii×Populus pyramidalis’Opera 8277’)为实验材料,采用机械
【目的】本试验以探索经济、高效的马铃薯原原种繁育时间为目的,为昆明地区马铃薯原原种生产提供指导。【方法】以马铃薯‘合作88’为试验材料,设14个不同移栽期,研究温室条
1983年6月中、下旬,在沙湾县农业科学实验站,对氧化乐果、敌杀死(即溴氰菊酯)等药剂进行了大田药效试验、示范。试验结果如下: (1)用40%氧化乐果乳油,亩用药量50毫升;或50%甲
文化是学校发展之魂。随着学校文化研究和学校文化建设的逐渐深入,如何来衡量学校文化的优劣,怎样获知学校文化建设的进展、效果等问题,使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目光转移到学校
近些年,经媒体曝光的伤害儿童案例不胜枚举,如父母殴打孩子、强迫孩子乞讨、教师体罚学生、幼师虐童、保姆虐婴、女童遭受性侵犯、使用童工等;2011年广州7岁女童长期被继母关在
报纸
笔者以自身的教学实践为基础,通过与学生交流,并结合其学习特点探讨零起点班汉语教学的教学原则、教学要素、教学方法及其相关问题。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进步与创新加速了传统纸质教材数字化转型的步伐。但纸质教材的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的共同参与和努力,要在尊重教
“大佛龙井”是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自1995年正式创牌以来,大佛龙井品牌发展迅速。然而,随着中国茶叶品牌角力的升级,大佛龙井品牌的一些固有问题也日益
本文主要对相邻关系容忍义务的制度进行了相对系统的研究,并结合我国实际司法实践中的具体案例,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此来更好的研究这个问题。导论部分通过数据阐述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