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合并恶性肿瘤24例

来源 :中华放射学学术大会2016、中华医学会第23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影像技术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nbin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慢性炎症的微环境被认为可增加恶性肿瘤的发生风险,分析我院单中心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合并恶性肿瘤的发生状况. 方法:选择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006年7月至2016年7月明确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合并恶性肿瘤的24例住院患者,分析脊柱关节影像学表现及合并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结果:24例患者包括男性21例(87.5%),女性3例(12.5%),AS诊断符合1984年修订的纽约标准,首次确诊肿瘤的平均年龄为49.8±16.4岁,年龄范围为17~80岁,合并的恶性肿瘤者包括造血系统肿瘤8例,消化系统肿瘤6例,头颈部肿瘤5例,泌尿系统肿瘤3例,肺癌及乳腺癌各1例,影像学检查评价脊柱关节病变同时能对合并的实体肿瘤进行准确定位诊断,或显示骨髓信号异常.结论:强直性脊柱炎存在合并恶性肿瘤的风险,以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最多见,其次是消化系统肿瘤,进行强直性脊柱炎影像学检查时,除了评价脊柱关节病变外,还需注意是否有恶性肿瘤的存在.
其他文献
1.目的 探讨半月板损伤微创手术患者快速康复的标准化护理模式,促进手术患者康复,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2.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我科60例半月板损伤微创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手术前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完善术前相关检查,排除有检查禁忌者.60 例患者男性31例,女性29例,患者年龄14-71 岁,平均年龄(40.4±13.9)岁.根据不同护理方法,把60 例患者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运动医学科对疼痛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圈成员发现主题并选定主题;把握现状(做到三现:到现场、针对现状、做现实观察)、设定活动目标;进行对策思考(针对要因,用头脑风暴法进行讨论;针对改善对策,用八二法进行对策拟定;对策拟定后,需获得上级核准方可执行);选出最佳方案;具体化实施对策(密切注意实施状况,收集相关数据,无论正面反面的,均要详细记录,定期检讨,每日观察对
目的:获得分散性良好的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AP)颗粒,充分利用其纳米颗粒的性能,研究NanoHAP对前成骨系细胞MC3T3E1的细胞毒性。方法:化学沉淀法制备NanoHAP;制备的NanoHAP分为以下三组进行实验:①直接加水通过磁力搅拌打散nanoHAP;②打散后利用六偏磷酸钠((NaPO3)6)分散并透析;③(NaPO3)6和聚丙烯酸钠PAAS联用分散并透析。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检测纳米粒
研究背景: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关节僵硬是影响手术疗效的主要问题之一,发生率各家报道不一,占全膝关节置换术的8-10%,其主要原因除与术者的手术技术、假体设计、术后康复等因素相关之外相关因素,约15%的患者无法找到确切的原因,对这类患者如何处理至今观点尚未统一.我院采用关节镜下疤痕松解的方法治疗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关节僵硬4例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材料和方法:4例均为女性,年龄46-65岁,膝关节置换
目的 探讨多节段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在退变性腰椎侧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9月至2015年12月间采用多节段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的28例患者资料.其中男9例,女19例,年龄44岁至72岁,平均66岁.其中行TLIF手术2节段16例,3节段10例,4节段2例.影像学评估Cobb角、腰椎前凸角及脊柱骨盆相关参数,并采用并通过VAS、腰椎功
目的:探讨采用扩大的FCR入路治疗陈旧性复位不良的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科室2009年6月~2012年6月16例闭合复位、石膏固定4-5周失败后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男6例,女10例,年龄23~76岁,平均51.4岁,左侧12例,右侧4例,骨折分型均为AO B/C型.采用扩大的经桡侧腕屈肌(FCR)入路切开复位,并使用掌侧锁定钢板固定,术后早期关节功能锻炼.术后X线随访复位维持情况
目的 回顾性分析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急诊闭合复位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自2008 年2月~2008 年9月,采用急诊闭合复位PFNA 固定治疗22 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年龄65~92岁,平均年龄74.5岁,受伤至手术之间均在24小时内,平均14.3小时.骨折类型采用Evans-Johnson改良分型:Ⅰ型7 例,Ⅱ 型12 例,Ⅲ 型3例.16例患者伴有内科
目的 探讨地诺单抗(denosumab)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GCT)的近期疗效.方法 11例GCT患者,其中男9例,女2例,平均年龄33.4(20-56)岁.所有患者均病理确诊GCT.病变部位:桡骨远端2例、股骨远端4例、股骨头颈部1例、肩胛骨1例、肱骨近端1例、胫骨远端1例、胫骨近端1例.其中9例为手术治疗后局部复发,2例为初治难治性GCT.地诺单抗治
[目的 ]随着老年化社会的到来,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危害着中老年人的健康。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代谢的疾病,它是以骨微细结构破坏、低骨量、骨折风险增加为特点。在各种类型的骨质疏松发病过程中都伴随着氧化应激水平的升高。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是细胞内的能量和代谢感受器,AMPK的激活对于调节整个细胞的能量和代谢平衡至关重要。本文就AMPK的激活与成骨细胞关系及作用机制的最新进展作一
目的 讨直肠癌ADC值与直肠癌病理分化类型及分化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 经术后病理证实的43例直肠癌病例分为直肠粘液腺癌组(n=8)和直肠腺癌组(n=35),其中直肠腺癌组进一步分为三个亚组,即高分化组(n=10)、中分化组(n=18)、低分化组(n=7).所有直肠癌患者术前均行常规MRI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扫描,继而在图像后处理工作站上测出所有病灶的ADC值.通过比较黏液腺癌组和腺癌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