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粉刺性乳痈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来源 :第十二次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乳房病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csu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粉刺性乳痈超声形态学表现特征,探讨超声在迁延性难治性乳腺炎根治术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选取我院2002年5月-2010年11月超声影像资料完备的68例手术病例,年龄13-64岁,平均年龄33岁。应用GE Logiq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14MHz线阵探头。结果:粉刺性乳痈临床分为三期: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超声分型为三型:肿块型、瘘管型、混合型。本组病例中,多数患者反复发作经多次治疗未愈,就诊时己属慢性期,超声分型属于混合型,又称“迁延性难治性乳腺炎”。结论:粉刺性乳痈好发于30-40岁女性,临床表现不典型和多样性。在病变不同时期,症状有所不同,常易与乳腺癌、细菌性乳腺炎、乳腺结核相混淆。目前尚无有效的诊断、治疗手段,以致不少患者病变长期不愈,皮肤瘘口反复破溃出现,加之盲目手术切除失败,乳房毁形严重,成为迁延性难治性乳腺炎。
其他文献
我院2011年3月收治一例隐性乳腺癌患者,入院后于2011年3月12日行双侧腋窝肿块切除术,病理标本检查报告“左腋窝皮样囊肿”,出院诊断:1、右乳隐性乳腺癌2、双乳腺增生。本例患者,首先发现右肩部沉重不适,右侧腋窝肿块伴压痛,并未发现双侧乳腺肿块。B超及钼靶亦未发现乳腺肿瘤病变。但右腋窝肿块切除病理报告,右腋窝淋巴结转移癌,ER阳性,病理报告提示原位癌来源于乳腺癌。并提示该病例属于隐性乳腺癌。由于
楼丽华教授从整体出发,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以病因病机治疗为基础,运用疏肝理气,健脾益肾法治疗乳头溢液每获良效。
目的:通过观察通络散结丸药物血清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芳香化酶和雌激素受体基因的表达、细胞增殖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通络散结丸治疗乳腺肿块性疾病的可能机制。方法:制备通络散结丸含药动物血清,以体外培养的MCF-7细胞为研究对象,以qRT-PCR法检测乳腺癌细胞芳香化酶CYP19及雌激素受体ER 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FCM)测定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水平;MTS实验测定细胞生长曲线。结果
腺癌的转移扩散发生较早,一些乳腺癌患者局部肿瘤控制多年后,仍可发生血道转移,远处转移是导致乳腺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了乳腺癌患者远期治愈率和生存率的提高,预测其术后远处转移并合理治疗,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和生存率,已成为乳腺癌治疗的重要课题。本文研究证明E-cadherin的表达与乳腺癌的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临床上检测E-cadherin的表达可能作为乳腺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判定指标,对全面
目的:探讨昆布多糖对乳腺癌细胞株(MCF-7)钠碘转运体(NIS)基因、蛋白表达和摄碘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Real-time PCR法、Western blot法检测昆布多糖在0,10ug/mL,50ug/mL,100ug/mL,200ug/mL,浓度及作用时间为48h时处理的MCF-7细胞中NtIS的mRNA和蛋白表达,并用125I测细胞的摄碘能力。结果:不同浓度的昆布多糖刺激MCF-7细胞4
在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影响早期乳腺癌的检出以及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原因如下:不典型声像图影响早期乳腺癌超声检出、乳腺微钙化的检出局限性、仪器的调节或使用不当所导致的假象、可疑病灶的处理及超声检查的局限性。
目的:探讨应用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在有症状乳腺病变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00侧乳腺摄影的X线片并做BI-RADS分类,并将部分Ⅲ、Ⅳ、Ⅴ类经手术的病例与病例对照分析。结果:3500例乳腺X线片中,按BI-RADS分类,0类6侧,Ⅰ类164侧,Ⅱ类2976侧,Ⅲ类155侧,Ⅳ类167侧,Ⅴ类26侧,Ⅵ类6侧,并对其中108侧乳腺经手术后病理对照,乳腺癌43例,
目前乳腺X线摄影检查仍是乳腺疾病、特别是乳腺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全数字平板乳腺摄影,实现直接数字化成像,可为受检者提供最短的检查时间、最快的检查流程、最佳的对比度,最好的图像质量、最高的病变检出率和最优化的剂量控制,更清晰地观察乳腺微小钙化灶、腺体密度异常、结构紊乱等病变,从而提高早期乳腺癌的病变检出率。
目的:探索乳腺癌癌前病变“毒瘀互结”证模型的建立及其验证方法。方法: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模型组、舒肝颗粒组。用二甲基苯蒽(DMBA)联合长期慢性轻度不可预计应激制备乳腺癌癌前病变毒瘀互结模型。将模型组大鼠一般情况、大鼠肉眼肿瘤发生率与对照组(肝郁气滞模型)大鼠对比,并用舒肝颗粒干预30天验证模型,HE染色进一步观察其病理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除出现一系列肝郁证的生物
随着对乳腺癌癌前病变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不断深入,逐渐发现淋巴管生成在乳腺癌癌前病变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乳腺癌癌前病变的癌变机制及抑制淋巴管生成和信号传导通道以防治乳腺癌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