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商业影像议

来源 :广东省第七届摄影理论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ten3423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商业影像系指数字影像革命对传统商业摄影扬弃后的全新模式,随着数字革命、互联网的出现,信息似爆炸般作时空传播,电子商务和数字影像平台一经出现即对传统市场概念产生冲击,于是商业摄影师有向知识型转移的必要。商业影像多元化、视频多媒体、智能虚拟影像(CGI)、三维影像等或许给留出充裕调整空间。商业影像从业人员应该有调整的思想和物质准备,市场还是有空间的,否则,与发展规律不相吻合。
其他文献
手工刺绣是中国女性悠久的生活传统,培养了无数德艺双馨的传统淑女才媛.随着丝织业的工业化、机械自动化,刺绣也逐渐由手绣发展为机绣,走上工业化、自动化的发展道路,刺绣走
作为整个社会民主化进程的一部分,服装民主化可以定义为,社会中所有公民日常生活中的着装不受任何权力部门的干预、限制,不作为阶级划分的标志,充分享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本文
在全球消费市场中,依照资本逻辑进行模式化生产的"特产",日益沦为某种消费主义符号,满足了消费大众的时尚需求和异托邦想象,塑造了后现代意义中的"旅行"及"旅游者".旅游产业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降,现代电子通讯网络以不可阻挡之势迅速取代了传统的通讯方式,也由此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心理与形态.现代电子通讯方式所表现的特点为:即时、直接
本文以深受中国各阶层、各年龄段欢迎的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为例,论证这一食物文化的电视化呈现,体现了当代中国青年中存在与发展的一种新的身体美学。这一美学的一大特
文章通过分析“物”的问题的哲学言说和“物质文化”的哲学阐释。物与物质是两个不同层面的哲学概念.与西方哲学对"物"的认识论阐释理路不同,中国哲学思想对"物"的诠释则主要
在真正意义上将“偶像”概念引入文学的,应始于80后文学,标志性事件就是2004年3月《南方都市报》对80后“偶像派”作家与“实力派”作家的概念分流,80后文学从其诞生之始,即与“
本文将要初步呈现狄更斯文学作品中蕴含的雾霾现象学,跟随狄更斯进入科学止步的不可见处,探讨雾霆对现代城市空间、主体与雾霾的意向性关系、雾霾的时间性对现代人精神层面的深
物质文化在20世纪,尤其是20世纪下半叶,在世界范围的社会空间、社会关系的再生产当中曾发挥了润物细无声的重大作用.作为文化研究的新领域和新方法,对于反思20世纪的文化经验
"宅文化"已然成为中国当下一个颇为引人瞩目的社会文化现象,围绕着"宅"这个关键词的相关讨论可谓众说纷纭而又争议不断。本文将以“全球化”和“数码转型”作为现实参照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