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旴江医家脾胃观学术思想探究

来源 :首届海峡两岸气血理论高峰论坛暨2015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yb_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西省旴江,为我国历代名医辈出之地,从宋至民国,可考据的医学家多达250多人,各种医学著作100多种,形成了"旴江医学",在祖国医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在古代旴江医家中,多位医家提及脾胃观学术思想,并渗透在内、外、妇、针灸等科治疗中,现具体分析各旴江名家的脾胃观以探讨其学术思想。
其他文献
  基于细胞分子生物学的辨象与辨证相结合诊断论治,是现代体质诊疗的需要,也是朝医药本身现代化的需要和发展方向。当WHO生物医学家们认同"个体化的具体治疗"是临床试验的最
  线粒体DNA突变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致病基础之一,对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现代研究罹患冠心病的患者体质具有一定的特性,但是,线粒体DNA与罹患冠心病患者体质之
  中医药对阿司匹林抵抗(AR)的临床干预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近5年的中医药对AR的临床干预文献,认为中医药以其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的优势展现了其在治疗AR方面具
  目的:研究碎裂QRS波(FQRS)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的作用.方法:入选我院84例确诊为ACS的住院患者,分为ST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组及非ST抬高性ACS (NSTE-ACS)组.观察F
会议
  笔者结合对中医经典理论的探讨及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基本病机是"瘀热虚",提出从"瘀热虚"论治不稳定型心绞痛,采用"通、清、补"法(活血、清热、补虚)治疗不
  万某,男,85岁.因反复喘憋5年,加重伴双下肢水肿6个月于2013-11-22入院.患者5年前因喘憋、双下肢水肿,于中日友好医院诊为"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功能Ⅲ级,心脏瓣膜退行性变",
会议
  "五脏学说"是中医学认知、治疗疾病的主要内容之一。五脏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在冠心病发病具有重要作用。其中,脾为后天之本,可灌溉四旁,与心、肺、肝、肾四脏相互作用,在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