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岭南医学文献书目分析--试析《馆藏岭南医学(1911-1949)书目》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届中医药文献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l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简称"中医专")建成于1924年,是现今广州中医药大学建校的基础,由于此历史渊源,我校图书馆收藏的岭南中医文献比较齐全,如卢朋著编的<医学史讲义>、<药物学讲义>,梁翰芬编的<诊断学讲义>、<治疗学讲义>,陈任枚、刘赤选合编的<温病学讲义>,梁湘岩编的<针灸学讲义>,陈汝来编的<儿科学讲义>等中医专科教材,同时收藏的还有民国时期其他中医学校的讲义,如,钟少桃编的<温病学讲义>(广东光汉中医学校)、吕楚白的<幼科要旨讲义>(广东光汉中医学校)、梁湘岩编的<病理学讲义>(广州汉兴中医学校)以及各种专著,如陈伯坛的<读过金匮>、萧步丹的<岭南采药录>、陈永梁的<中国医学史纲要>、黎庇留的<伤寒论崇正编·8卷>、卢觉愚<觉庐医案新解附医话录存>等等,还有部分学术期刊,如,<中医杂志>、<医林一谔>、<广东医药杂志>、<新中医>、<杏林医学>等,总计约有101种(<馆藏岭南医学(1911-1949)书目>).这部分藏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国时期岭南中医的学术思想和发展水平,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予以介绍.
其他文献
患者女,65岁.鞍鼻,头面部、躯干红色丘疹、结节伴手足关节变形10余年.体检:步态蹒跚,头面部、躯干散在多个紫红色圆形绿豆至黄豆大小的丘疹、结节,质软,界清,表面光滑,部分扁
本文介绍了"脾为卫之源"的内涵,探讨了"脾为卫之源"的应用,并重点分析了脾胃学说对对现代免疫学的启发.
中论述的发黄条文有15条,主要是指身黄、目黄等,与中的黄疸有所不同.中论述发黄主有五种证型,即湿(瘀)热发黄、寒湿发黄、瘀血发黄、少阳发黄、火逆发黄等.本文从发黄的病因
1 资料和方法rn8例手足口病后发生甲脱落患儿均为2015年7月-2016年1月本院门诊患者,男5例,女3例;年龄2岁~8岁,平均5岁;手足口病与甲脱落症状出现的间隔时间为20~ 40d,平均30d.8
期刊
@@
患者女,91岁,面部皮疹4年余.4年前始患者右颊发红,面积逐渐增大,表面出现干燥脱屑;右前额出现皮疹,逐渐增高、变粗.右颊皮损组织病理示:基底层细胞轻度异型,在紧接表皮基底层
在抗击非典型肺炎(SARS)的战斗中,中医药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如何用中医的名字命名SARS,使它既符合中医传统的理论,又能让西医看得明白,并能同世界交流,却不是很容易
会议
本文介绍了在85kA预焙电解槽上使用铝液焙烧启动技术的工业研究与实践成果,对影响焙烧启动效果的关键技术因素和环节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特别对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焙烧电压的
会议
目的:评估妊娠期母亲饮食对于娩出小于胎龄儿(SGA)风险的影响作用。方法:选择844例小于胎龄产儿(SGA)和870例正常产儿[适宜胎龄产儿(AGA)],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本次试验仅纳入
例1女,9岁。左侧头顶部见一约6.0cm×7.0cm大小暗红色痈状隆起,其上可见米粒大小脓疱,挤压时有黄色脓液流出,皮损表面头发完全脱失。例2女,5岁。系例1妹妹,左侧头皮顶部见数
1 临床资料rn患者男,16岁.全身反复出现鳞屑性红斑丘疹伴瘙痒2个月,颜面密集分布绿豆大暗褐色丘疹20d.患者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周身出现散在分布的黄豆大红斑,上覆少量鳞屑,
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