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促使伤寒与温病理论创新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届中医药文献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yi0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抗击非典型肺炎(SARS)的战斗中,中医药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如何用中医的名字命名SARS,使它既符合中医传统的理论,又能让西医看得明白,并能同世界交流,却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因为它在去年的11月就出现了,尚未入冬,故可被人叫作伏暑;入冬以后,又可被人称为冬温,伤寒;到了春季,则被命名为春温,风温.或叫瘟疫、肺毒疫、肺痹疫,肺湿疫.对于同一个SARS病人,伤寒学界称其为伤寒,病学家叫它为温病,瘟疫病学家称之为瘟疫.现代一个具体的SARS病被叫作几个中医病名,而不同的病名对应着不同的辨证体系,用药情况也有很大区别,临床上应当如何取舍,实属不易.本文探讨利用伤寒与温病理论认识SARS病名.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恙虫病的皮疹特点及其他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5年11月就诊于我科的11例恙虫病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1例恙虫病患者均有焦痂、躯干及四肢的红色斑疹
患者男,17岁。右足趾间菜花状增生物1月余。皮肤科情况:右足各趾间见数枚大小不等的菜花状增生物,部分浸渍糜烂。双足趾间皮肤浸渍、糜烂,部分脱屑,双足底皮肤片状脱屑。皮损
1 临床资料rn患者男,31岁,贵州籍.躯干及四肢红色丘疹、斑块伴瘙痒半年.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四肢出现散在分布的红色丘疹、斑块和结节,两个月前,患者前胸及后背出现红色丘疹,双
期刊
@@
患者男,63岁。双下肢反复瘀斑、瘀点伴剧痒半年,加重3个月。查体:全身可见密集或散在的瘀斑、瘀点,部分融合成片,以双下肢为甚,腋窝可扪及两粒黄豆大小的肿大淋巴结,活动可。
目的 评价雷公藤多甙片(GTT)联合低分子肝素针(LMWH)/氯吡格雷片治疗青斑样血管病(LV)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常规治疗效无效的10例LV患者,予GTT片联合LMWH/氯吡格雷片治
患者女,65岁.鞍鼻,头面部、躯干红色丘疹、结节伴手足关节变形10余年.体检:步态蹒跚,头面部、躯干散在多个紫红色圆形绿豆至黄豆大小的丘疹、结节,质软,界清,表面光滑,部分扁
本文介绍了"脾为卫之源"的内涵,探讨了"脾为卫之源"的应用,并重点分析了脾胃学说对对现代免疫学的启发.
中论述的发黄条文有15条,主要是指身黄、目黄等,与中的黄疸有所不同.中论述发黄主有五种证型,即湿(瘀)热发黄、寒湿发黄、瘀血发黄、少阳发黄、火逆发黄等.本文从发黄的病因
1 资料和方法rn8例手足口病后发生甲脱落患儿均为2015年7月-2016年1月本院门诊患者,男5例,女3例;年龄2岁~8岁,平均5岁;手足口病与甲脱落症状出现的间隔时间为20~ 40d,平均30d.8
期刊
@@
患者女,91岁,面部皮疹4年余.4年前始患者右颊发红,面积逐渐增大,表面出现干燥脱屑;右前额出现皮疹,逐渐增高、变粗.右颊皮损组织病理示:基底层细胞轻度异型,在紧接表皮基底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