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醚单加氧酶的基因挖掘及酶学性质表征

来源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2018年全国生物技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ou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学活性亚砜是一类重要的手性中间体,也是一些含硫药物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拉唑类药物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工业上生产此类药物主要从易制得的硫醚前体出发通过不对称单加氧反应得到光学活性亚砜产品.传统的化学不对称氧化法因用到大量的金属催化剂、过氧酸、H2O2和有机溶剂等对操作人员和环境影响较大,而且后处理操作较为繁琐.生物催化因为反应条件温和、选择性好、绿色环保等优点,近些年来受到了工业化领域极为广泛的关注,其用于合成各种类型的化工产品及药物前体的报道也不断增加。但是目前尚未发现能够催化拉唑硫醚不对称氧化的天然酶,因此开发新型的硫醚氧化酶用于拉唑药物的制备具有重要意义。BVMO是一类能够催化Baeyer-Villiger氧化反应的重要酶类,除此以外,此类酶对N、P、S、B和Se等杂原子也具有一定的催化氧化活力,因而近年来受到了众多研究者的青睐。虽然BVMO的底物谱很宽,但是目前还没有催化拉唑硫醚这类大底物氧化的天然酶的相关报道。选择能够催化大位阻硫醚底物的EtaA为模板,进行了基因组数据库挖掘并测定了候选酶对奥美拉唑硫醚的催化能力。其中来源于Bradyrhizobium oligotrophicum和Aeromicrobium marinum的BoBVMO和AmBVMO对其具有显著的催化活性。
其他文献
单萜类化合物因其独特的的甲基支链和环状化学结构,使其具有理想的能量密度、低冰点和高辛烷值/十六烷值等特性,从而近年来被认为是有发展前景的航空煤油,而受到广泛关注.
华蒲公英是菊科蒲公英属下的一种药食同源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本研究以蒲公英种子为实验材料,通过各培养阶段的条件优化建立蒲公英组织培养体系.结果显示,最佳消毒方案为75%乙醇消毒30s+无菌水冲洗2次+0.1%升汞消毒10min+无菌水冲洗4次,最佳萌发培养基的激素选择是6-BA0.2mg/L、GA31.0mg/L,最佳增殖培养基的激素选择为NAA0.1mg/L、6-BA0.5mg/L,最佳生根培养基的
浮珠浮选法是一种新颖高效的微藻采收技术.然而,在浮选过程中藻细胞与浮珠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尚不明确.本文以二形栅藻和小球藻为例进行实验探究.首先通过Zeta势和接触角的测量表征微藻与浮珠的表面特性,然后基于XDLVO理论解析微藻黏附在浮珠上的行为.计算结果表明,微藻细胞与浮珠界面之间的范德华相互作用能在微藻与浮珠的黏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微藻细胞与浮珠界面之间的刘易斯酸碱相互作用能则总
结直肠癌(CRC)是一种威胁生命的疾病,在世界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子靶向药物已成为结直肠癌个体化治疗和综合治疗的一线方案,靶向药物的治疗有效性受KRAS基因状态的影响,KRAS基因突变会导致靶向药物疗效差.大约40%的CRC病例中KRAS基因发生突变,对于晚期KRAS突变型CRC往往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为了筛选KRAS突变型CRC中的关键基因,从GEO mRNA(Gene Expre
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 Lindl)隶属于兰科石斛属,多为附生,群居分布的草本植物.兰科植物在世界分布有730属,两万多种,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其主要产地.在我国,金钗石斛有166属,1000余种,其中76属,289种被证实有药用价值,在贵州境内分布范围较广.金钗石斛的化学成分主要有生物碱类、多糖类、黄酮类、酚类、倍半萜类、香豆素类及甾体糖苷类化合物等多种化学物质,其中有效成分
荒漠蓝藻发菜(Nostoc flagelliforme)分布于我国西部和西北部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曾是出口创汇的重要经济蓝藻,现已被列为一级保护物种.发菜具有耐旱、耐寒和抗紫外等特点,是发掘抗逆基因的良好材料,对发菜抗逆基因进行了筛选和鉴定,并在水稻中进行了转基因研究.利用生物工程技术,筛选陆生原核蓝藻的抗逆基因、并进行转基因水稻培育,是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农业的一个有益尝试。
蒎烯(pinene)是一种重要的天然单萜类平台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合成高密度可再生燃料、药理活性、香料和芳香醇等产品,在军事、医药、农业、工业和家用等领域均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利用合成生物学概念,将来源于酵母和粪肠球菌异源杂合MVA代谢途径和来源于北美巨冷杉(Abies grandis)的牻牛儿焦磷酸合酶(GPPS)和蒎烯合成酶(PS)基因序列共同导入大肠杆菌中并催化表达,构建含完整的蒎烯代谢途径的
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最初是Yamanaka采用细胞重编程方法由小鼠成纤维细胞建立的.随后,Yamanaka和Thomson小组成功地构建了人iPSCs.iPSCs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因此在再生医学、疾病模型和药物研发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早期iPSCs的构建是在有滋养层细胞条件下,采用逆转录病毒或慢病毒在细胞中过表达
近年来,随着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在公众中的广泛流行.天然生物质复合材料发展迅速,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建筑等领域.天然纤维和特殊植物纤维与合成纤维相比,具有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天然再生、生物降解性好等优点.在大多数情况下,天然纤维的强度满足工业要求,可用于制备复合材料.因此,在复合材料的制备中,植物纤维可以代替合成纤维。复合材料因其高的比强度、比模量和可设计的柔性而被广泛应用。木塑复合材料比植物纤维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结合患者移植后的临床症状,持续监测患者血清中的sST2和REG3α蛋白水平有助于临床aGVHD诊断和危险度分层.以往针对sST2和REG3α蛋白水平测定均采用ELISA的方法,而流式细胞术无论在实验操作、检测通量、检测周期和稳定性特异性上优于ELISA,因此对于临床检测的及时性上会有更大的获益.本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