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G方法在时域有限元法分析二维电磁问题中的应用

来源 :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gezui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将不完全Cholesky分解的共轭梯度法(ICCG)应用到时域有限元方法(TDFEM)中对二维电磁问题进行了分析。由于不完全Cholesky分解(IC)使得矩阵性态大为提高,共轭梯度法(CG)的迭代得到有效加速。应用ICCG对TDFEM中每一个时间步内所得线性方程组进行求解,并对相应的加速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所给数值结果验证了ICCG在求解TDFEM线性方程组时的精确性与高效性。
其他文献
本文提出了利用人工周期性结构的局域共振原理设计的两种谐振型电磁波吸收材料。当导电材料构成的周期性结构受到适当极化的平面波激励时,文中提出的两种结构会分别产生电-磁局域型共振,此时结合传统的Salisbury屏原理,采用电阻屏吸收能量,即能达到电磁波吸收的目的。电谐振型吸波结构具有纵向尺寸远小于波长的特点,且易于实现;磁谐振型吸波结构具有无需金属衬底、尺寸小的特点。文中给出了商业有限元全波分析软件的
本文简要介绍了宽带小信号放大器的设计原理,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制作了一个工作在200MHz~1GHz的宽带小信号放大器,其测试结果是增益大于50dB,驻波系数小于2。本文分别采用了Agilent公司生产的FET器件ATF54143和芯片ABA-52563设计电路,并通过Agilent的ADS软件进行优化仿真,将得到的仿真曲线进行对比,最终决定加工仿真结果较好的后者。利用AutoCAD软件进行电路板的布
本文设计了瞬态极化雷达双通道接收机的整体结构,基于AD8367芯片研制了中频压控增益放大器,利用ERA-5XSM+设计制作了中频固定增益放大器。并对接收机双通道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以及通道平衡度进行了测试。
本文设计了瞬态极化雷达上变频组件的结构,讨论了一次变频方案的合理性,基于ADEX-10L制作了本振隔离度较高的混频器,并设计了自动功率平衡技术以使发射机的两个通道保持较高的平衡性。
文章介绍了X波段三通道接收组件的工作原理及其工程实现。组件包含三个主通道,本振功分器和开关驱动,每通道由波导微带转换器、微波开关、微波低噪声放大器、镜象抑制混频器、中频放大器组成。微波部分采用了芯片器件,并实施了小型化工艺,电路设计采用了CAD技术,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可靠性高等特点。本组件达到了如下性能:Fn≤3.3dB;39≤ISO1≤41dB;ISO2≥45dB。
本文主要论述了使用超宽谱信号发生器、功率空间合成等技术研制一种超宽谱雷达的特点及发射和接收系统的设计方法。
采用光纤集束分光技术,实现了瞬态激光脉冲对271单元阵列光导开关的同步激励(ps量级);利用高偏置电场下光导开关(Opticallycontrolledphotoconductivesemi-conductorswitches,简称PCSS)非线性工作模式的低触发抖动(65ps),实现了阵列光导开关输出ns脉宽的高功率电脉冲输出;通过测试271单元超宽带天线阵列轴线能量传输曲线,验证了瞬态电磁脉冲
本文基于MMIC技术实现了一种新型的微型双面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结构。双面复合左右手传输线是常规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逆,即其由一个串联的LC并联振荡回路和一个并联的LC串联振荡回路组成。与常规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相反,双面复合左右手传输线在低频拥有左手通带而在高频拥有右手通带。然而,由于不可避免的寄生效应,双面复合左右手的高频左手通带以后会继续产生一个右手通带。实验结果表明文中设计的MMIC双面复合左右手传
本文通过部分加载贴片电容的级联方法,设计了一种具有双带隙特性的EBG结构。使用直接传输方法研究了在面片缝隙加载贴片电容对EBG结构带隙范围的影响。通过将无加载电容和加载0.5pF电容的EBG结构级联的方法,实现了双带特性,各带隙分别具有25.5%和38.7%的相对带宽。实验结果证明级联前后各结构带隙位置吻合良好。
本文通过基片集成波导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种行波式圆极化天线线阵列。该圆极化线阵列采用基片集成波导顶面X型缝隙结构,行波式激励。天线共有两个馈电端口,分别对应左旋极化与右旋极化。文章中对辐射单元结构作了仿真与分析,设计了1×22的圆极化线阵列,在16GHz频点上利用PCB技术制作了天线实物,实测结果表明该天线具有16dB增益、10%的相对带宽,在15GHz-16.8GHz频带内主瓣方向轴比小于3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