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检测技术在电信网中的部署方案研究

来源 :第十七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年会、2012全国物联网与信息安全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jack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运营商业务互联网门户化,物联网和互联网数据中心(IDC,Internet Data Center)的大量应用,网络安全成为重中之重,各种防御措施随之出现,其中入侵检测技术和蜜罐技术成为业界非常关注的两种安全防御技术。本文详细介绍了这两种技术及入侵检测系统(IDS,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的相关原理,通过分析入侵检测技术和蜜罐技术的优缺点,提出了基于两种技术优势互补、克服劣势的思路的一种入侵检测系统与蜜罐联合部署提高网络安全性解决方案。
其他文献
无线光宽带接入网(WOBAN)是一种非常有应用前景的接入网技术。在WOBAN中,前端的无线网状网(WMN)由于其网状结构,通过重路由机制而具有一定的自愈能力。然后,对于后端的无源光网络(PON),在承载着巨大业务量的同时,由于其树形结构而缺乏生存机制。本文旨在提出一种新型的基于备用光纤的保护环结构为后端PON提供保护,该算法针对的故障为主干光纤故障或OLT故障。为此,本文提出一个基于保护环的保护算
在FastICA工具用于直接叠加/提取的图像水印方案之上,本文采用定量分析法选取嵌入矩阵,水印嵌入不可见性有很大提高,PSNR达到68.55dB,该图像水印算法具有很好的鲁棒性.进一步提出Inv(A)提取算法用于直接叠加/提取的图像水印方案中,不仅成功解决FastICA用于直接叠加/提取图像方案提取水印的两种不确定性问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鲁棒性.
本文先是简要介绍了TrueCrypt加密磁盘卷面临的数据丢失风险,然后针对加密磁盘卷的可能被用户误“快速格式化”这一操作,提出了相应的数据备份与恢复的解决方案,接着本文从Windows操作系统格式化磁盘卷时对磁盘卷的具体操作出发,详细为TrueCrypt加密卷设计了一套备份恢复方案,并将其实现。
软件测试是保证软件质量的重要步骤,在软件工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本文分析了脚本测试和探索性测试两种测试方法,分别从定义、特点和使用场合进行研究,找出两种测试方法的不同点,然后通过实际的软件开发经验提出自己对测试方法的意见。
在高性能计算机中,互连网络对于提升计算机整体性能越来越重要,而互连网络的核心器件之一就是光交换路由器件。在传统的电互连网络结构中,Crossbar结构能够很好地完成路由交换的工作,但在光互连网络结构中,基于微环谐振技术的Crossbar结构存在因微环数量以及波导交叉结点过多而导致的插入损耗过大的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一种4×4的全互连光交换路由结构,在完成无阻塞路由交换的同时,减少插入损耗,大幅提高路
基于国产平台的信息系统开发对于提高我国信息系统的可用性、安全性和可扩展性,以及不断提高国产软硬件系统自主可控水平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国产平台的信息系统开发实践,针对Web应用特点,基于国产平台提出了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服务层和系统支撑层组成的四层体系架构的信息系统解决方案,同时就国产平台信息系统开发的一些典型问题:开发运行环境配置、KingbaseES数据类型的使用和插件的使用等进行
为解决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因节点数增加而引起的同步精度下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参考节点的时间同步算法。整个网络中允许设置多个参考节点,普通节点根据其与每个参考节点之间的通信距离来选择同步对象,减少了整个网络中的平均同步跳数。对于同步过程得到的误差信号采用时钟伺服算法来调整本地时间,消除频率误差对于同步精度的影响,使得同步次数减少。实验表明该算法在保证同步精度的前提下能够有效地节省能量。
提出一种多人脸图像中人脸检测与定位方法。将图像从RGB色彩空间转换到YCrCb色彩空间中,根据肤色点在CrCb空间中的分布情况进行肤色点检测,并滤除肤色检测后的孤立噪声,利用势函数方法获得人脸候选区域。根据人脸的结构特征对候选区域进行人脸区域的判别和定位,最终实现图像中多人脸的检测功能。仿真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针对无线光宽带接入网络(Wireless-Optical Broadband Access Networks,WOBAN)中现有光网络单元(Optical Network Unit,ONU)部署方法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ONU部署算法:负载均衡的ONU部署算法(Load Balanced ONU Placement,LBOP)。该算法在满足无线子网跳数限制及负载均衡的约束条件下,能最小化
电磁兼容(EMC)设计是综合集成通信平台工作的前提,针对目前综合集成信息系统采取的电磁兼容措施及面临的挑战,文章首先提出基于辐射控制技术解决集成平台电磁兼容(EMC)的技术架构和工作机理,其次,阐述了动态辐射控制中的电磁环境动态感知和扰隙数据获取等关键技术,最后,指出在集成复杂系统中通过干扰间隙通信,在时域上使各辐射设备精细化错开,是提高综合集成系统内部与外部电磁兼容性的一种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