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烷氧化细菌生物转化二氧化碳制甲醇

来源 :第十二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bing818681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在甲烷单加氧酶和脱氢酶系的作用下,甲烷氧化细菌M.trichosporium IMV3011可以把甲烷氧化成二氧化碳.在反应体系中充入一定比例的二氧化碳后,检测到了甲醇的积累.混合气中CO<,2>,CH<,4>,O<,2>,N<,2>的体积比为2/1/1/1时,甲醇的积累量达到最大.在超滤膜反应器中进行了连续反应,利用反应混合气产生的压力将生成的甲醇从反应体系中分离-连续反应9次后,甲醇的积累量没有明显下降.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研究了纳米复合氧化物Ni/ZrO-AN催化剂上低HO/CH摩尔比的甲烷水蒸气重整反应.在高温800℃和低HO/CH摩尔比=1.0条件下,该催化剂在连续400h的反应时间内活性稳定于88﹪CH转化率的水平,且表面几乎不产生积碳;而同样条件下的传统负载型Ni/ZrO-CP和商业Z107催化剂活性较低,在反应气CH的空速为48L(h·g)时,催化剂很快发生不可逆失活,表面有明显积碳生成.
在CBS-Q//B3LYP/6-311++G(2d,p)级别上研究了甲醇与二氧化氮的反应,总共发现了7个反应通道,其中有2个反应通道活化能较低,分别为85.7和88.2kJ/mol,跟实验值89.5kJ/mol相符.两个反应通道的反应式均为:CHOH+NO→CHOH+cis-HONO.同时,用μVT方法计算了反应速率常数,得到的总反应速率常数的三参数式为8.82×10Texp(-10071/T),
合成了一种含大位阻苯环取代基的酚酮胺型催化剂,以甲基铝氧烷(MAO)为助催化剂进行了乙烯聚合的研究,考察了聚合温度、Al/Zr摩尔比等反应条件对聚合的影响,并对产物聚乙烯进行了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
研究表明,CHO·和FO·等自由基物种虽然具有较好的活性、化学选择性以及区域选择性,但由于自由基脱氢将引发链式反应,从而导致整个反应的选择性较低.与自由基不同,金属端氧物种能充当多电子的氧化剂,反应中生成的C基自由基能快速地同端氧复合,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非选择性的链式反应.特别是亲电的端氧物种,如RuO,兼有较好的反应活性和高选择性.
本文通过共沉积法在有机相中制备了一系列Fumed SiO负载的VPO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丁烷选择氧化制顺酐的反应.相对于其它的负载型VPO催化剂,以Fumed SiO为载体的负载催化剂不仅显示出良好的催化活性,而且保持足够高的MA选择性.
本文以CH在MoO小簇上的反应为例,应用UB3LYP/6-31G**//UB3LYP/6-31G方法系统研究了C-H键在高价过渡金属氧化物上的活化机理.计算结果表明,端氧上的反式H脱除是最有利的反应途径,其活化能垒(178kJ/mol)与实验值(188kJ/mol)非常接近,且H脱除机理能较好地解释大部分的实验事实.
本文对ZSM-5系列催化剂(包括NaAlCl/ZSM-5、AlCl/ZSM-5及其与NaCl机械混合的催化剂)的催化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利用量子化学工具对此结果提出了理论解释.
本文对气相法合成碳酸二甲酯反应过程中失活前后催化剂性质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Pd-Cu/C双金属催化剂失活的原因是:Pd的迁移、氯离子的流失和催化剂表面吸附大分子物质.研究了反应过程中催化剂上氯离子的变化规律,探讨了应过程中催化作用机理.
本文研究了在以镍/铜/铝金属复合物为催化剂裂解甲烷合成碳纳米管的体系中加入适量碳酸钠.讨论了镍/铜/铝催化剂中铜的含量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以及碳酸钠对碳纳米管的产率和管形的影响.结果表明,镍/铝催化剂中加入铜不仅可以提高催化剂活性,而且可以增加催化剂的寿命.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少量的碳酸钠能使得碳纳米管的内径增大,但是碳纳米管产率有所降低.
本文研究了四氯化碳对甲烷低温活化促进作用,并分析了可能的机理.本工作在CCl中对甲烷低温活化进行了研究,并对机理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