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工作规律的结构与变迁

来源 :中国法学会,最高人民检察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ozh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检察工作规律的范式进行了阐述,指出当前检察工作规律的基本结构包括四大要素,即分权、监督、嵌入、责任。并用SSP范式分析了基本原理及结论,逐一考察这四大要素的基本内容、相互关系及其存在的问题。
其他文献
行政公诉制度中的检察机关不同于一般的原告,赋予其原告资格并可对其他主体的起诉进行前置性审查既符合行政诉讼的基本规律又符合宪法给予检察机关的科学定位。本文阐述了有关行政公诉启动模式的诸多争议,分析了构建多元主体加检察前置的启动模式,并探讨了检察机关作为行政公诉人的法律定位。
无论是从深化和落实中央司法体制的要求来看,还是从加强和改进民事执行的检察监督工作的现实需求来看,都迫切地需要对民事执行检察监督进行科学的程序设计和制度安排。本文分析了执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检察监督的重点,阐述了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原则、范围与对象、方式、程序的设置以及保障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效果的手段和机制。
哈贝马斯以交往行为理论为基础,以法律商谈为切入点,从解决法律的正当合理性入手,为社会整合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念和视角。本文探讨了司法合理性的向度和司法商谈的含义,并提出以协商性司法实现司法合理性。
本文笔者拟结合一些有关量刑的具体规范和两个基层院的量刑建议实践在反思量刑建议的理论困惑和实践困境的基础上,初步论证量刑程序在开放结构和合意功能上的重要意义。
2009年河北省怀来县检察院成功支持起诉了一起村民讨要赔偿款案件。正值高检院将积极探索开展督促起诉、支持起诉工作作为检察改革的着力点,笔者便萌生了探讨总结的想法。本文就以此典型案件为视角,初步探讨检察机关参加诉讼的两种主要形式(民事督促起诉和支持起诉)的理论依据,对其使用范围和程序建构作一阐述。
在司法改革的大背景下检察机关进行了一系列检察改革,但检察事业要实现科学发展,即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检察注定是一项多层次全方位的工程,而法律职业化是现代法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分别探讨了法律职业化对于检察改革的比较分析、对于检察改革的必要性分析、对于检察改革的价值性分析、对于检察改革的可行性分析。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和法治建设的发展,检察机关针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坚持"抓专项,带全局",不断改进法律监督方式,积极开展专项法律监督,推动检察工作全面协调发展。专项法律监督的方式以及取得的实效,得到了各级党委、人大和社会各界的认可,成为检察工作新的亮点。本文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认真梳理和深入剖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使其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和系统化。
对司法规律的正确认识,是司法权正确配置的基本前提。本文探讨了对司法规律的基本认识,在司法规律视野下对中国检察权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中国司法权结构体系的特点与检察权的科学配置。
法律监督是我国宪法对人民检察院的功能定位。本文探讨了在我国司法体制改革中,如何正确认识和设定法律监督在检察制度和整个司法体制中的机制、手段和作用,这不仅是建设中国特色检察制度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推进中国司法体制改革必不可少的环节,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执法活动的内部监督制约工作是检察机关正确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促进执法公正的一项重要措施,是确保规范执法和办案质量的关键环节。本文通过对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现状的分析,指出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一些不符合司法规律的问题,使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未能真正有效地发挥作用。并指出应当遵循司法规律,进一步改革完善检察机关执法活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