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壁厚球冠形零件的加工及其精度提高

来源 :第十三届全国旋压技术交流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等壁厚球冠形零件成形难点在于内外球径、壁厚、轮廓度等精度的保证,其相对影响因素较多.本文首先介绍等壁厚球冠形零件结构尺寸,分析其难点.其次通过工艺方案的比较,确定采用两次旋压与机加的方案.最后针对试验件的超差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对零件精度提高方法进行验证.
其他文献
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金相软件和洛式硬度计进行了Cr5钢的组织(淬火前后)观察、物相(淬火前后)分析、碳化物含量计算和硬度测试.结果表明,Cr5钢中碳化物相主要是Cr7C3以及少量的Cr23C6和Cr3C2相,其形貌特征有球状、椭球状和棒状,并且无规律地分布于基体上;淬火后Cr7C3和Cr23C6大部分溶入基体,未溶碳化物以细小颗粒状分布于马氏体上;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碳化物溶解速率由
对35CrMo托轮轴锻件取样分析,在二次探伤检验过程中发现心部有严重超标缺陷.通过低倍试验、宏观断口分析、化学分析、金相分析和电镜分析等方法对其超标缺陷部位进行解剖定性分析,结果表明:35CrMo托轮轴锻件的缺陷为分布在偏析区内的白点.
本文通过铸渗工艺在ZG35表面分析制备出纳米TiN强化高铬铸铁铸渗层,并借助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镜等方法,研究了加入不同含量纳米TiN对铸渗层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铸渗层由奥氏体基体和(Cr,Fe)7C3碳化物组成,纳米TiN弥散分布于奥氏体基体中,能够细化组织并促进碳化物由紧凑的网状分布向不连续的网状分布转变.
本文介绍了125T钢锭及其缸体锻件的生产过程,通过解剖试验分析缸体锻件中间冲脱部分的内部质量.结果表明:该125T大型钢锭内部的冶金质量优良,锻造工艺合适,为以后生产更大等级的钢锭和锻件奠定了基础.
本文根据大型溢流型球磨机衬板的实际工况条件,研究了淬火和回火温度对CrMo钢衬板性能的影响,优化出最佳热处理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此高碳中合金钢,其中880℃淬火+600℃回火处理的试样延伸率达到8.0%,断面收缩率达到13.5%.
本文介绍了洛阳市兴荣工业有限公司在大型、特大型铸钢件生产工艺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重点探讨了工艺设计与质量控制方面的一些思路与做法,指出了冶炼浇注工艺需要注意的问题,旨在提高钢铸件质量.
通过动载荷冲击磨料磨损试验及磨损后磨面硬度测量,利用SEM和TEM观察磨损表面形貌和磨损亚表层组织,研究了超高锰钢的耐磨性和冲击磨料磨损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在冲击功为0.5J、1.0J、2.0和3.0J时,超高锰钢耐磨性和硬度都明显高于ZGMn13;超高锰钢冲击磨料磨损后磨损亚表层的变形组织主要由高密度位错和变形带组成,磨损亚表层的变形带相互交叉、截割.
针对农机刀具材料要求高硬度、不卷刃、耐磨损、具有自磨刃等特点,研究了用金属复合离心铸造方法浇注成管状坯料、然后经开胚、轧制、加工成刀片.刀刃的耐磨层采用马氏体不锈钢9Crl8MoV,淬火组织中有大量的碳化物,耐磨性极好;与之复合的基材为韧性好的2Cr13.该刀具材料兼备硬度高和韧性好特点,在不分行式棉秆收割机上装机试验表明,复合双金属材料刀具切割性能良好,寿命提高幅度大.
针对国外大直径薄壁圆筒产品的主要成形工艺一"对轮旋压"成形工艺进行了分析和探索,建立了3A21铝合金筒形件的对轮旋压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对轮旋压过程中应力与应变的分布规律,为进一步探索对轮旋压产品变形规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本文采用实验研究方法,系统研究了旋轮和芯模间隙、旋轮进给比、芯模转速三个关键工艺参数对带内齿离合器毂旋压成形过程中内齿成形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旋轮和芯模间隙越小,内齿的成形效果越好,但产品的成形精度和质量越差;(2)旋轮进给比增大有利于内齿成形,但过大的旋轮进给比降低产品的表面质量;(3)芯模转速对带内齿离合器毂旋压成形过程中内齿的成形效果影响不大,在设备刚度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取大值以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