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干预对高龄雌鼠妊娠维持及子代神经行为学的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nger6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高龄对初产小鼠妊娠结局及仔代神经行为学的影响,以及维生素D干预的效果。方法分组:将湖北省疾控购入的SPF级C57BL/6J小鼠分为:正常对照(8-13周)、高龄对照(32-35周)及高龄VD(vitD3)组(32-35周),每组10只。10-13周龄雄鼠20只用以交配。高龄VD组雌性小鼠连续7天的维生素D灌胃后进行交配,对照组以玉米油灌胃。观察指标:①鼠母血清维生素D水平、妊娠能力及妊娠结局;②仔鼠发育及出生结局;③成年仔鼠的神经行为学测试与评估:避暗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新物体识别、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悬尾试验、强迫游泳实验和糖水消耗实验;④成年仔鼠脑组织VDR及靶基因表达。结果①高龄雌鼠血清维生素D低于正常年龄雌鼠;从交配到成功妊娠,高龄雌鼠(8.6±7.4)较正常对照(5.5±4.3)需要更长的时间(天),而VD干预(8.9±5.8)对妊娠能力的提升没有显著作用;高龄鼠母妊娠不良率57.9%,高于正常对照的50%(P=0.045),高龄VD组不良妊娠率(50%)低于高龄组,但无统计学意义;②仔鼠情况:高龄组每窝仔鼠4.87±2.83只,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的8.16±1.30只(P=0.000),而高龄VD组为6.59±2.12只(与高龄组比P=0.047);高龄孕鼠子代的出生体重(1.3±0.11,g)较正常组低(1.5±0.12,g),维生素D干预显著改善仔鼠的出生体重(1.6±0.14,g)及24天体重(高龄vs高龄VD;7.8±0.39vs 8.9±0.92,g)。龄鼠母子代24天存活率51%,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仔鼠74%(P=0.017),但VD干预对仔鼠的存活率(51%)没有明显影响;③避暗实验显示高龄雌鼠后代的逃避潜伏期高于正常对照(P=0.032),而VD干预对此没有影响(P=0.152);但VD干预能降低由高龄导致的犯错误次数增多(正常对照vs高龄对照P=0.013,高龄VD vs高龄对照P=0.051);Morris水迷宫显示高龄雌鼠后代穿越平台次数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VD干预效果明显(P=0.039);新物体识别显示,高龄组、正常对照组以及高龄VD干预组,其子代认知指数分别为0.561±0.070、0.683±0.118、0.658±0.110,三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高龄雌鼠vs正常对照P=0.012,高龄VD vs高龄对照P=0.042)。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悬尾试验、强迫游泳实验和糖水消耗实验等与焦虑抑郁相关的实验三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①高龄雌鼠体内维生素D水平较低,其初产鼠母妊娠能力下降,妊娠结局不良,维生素D干预改善了高龄鼠母不良妊娠结局;②高龄雌鼠后代其学习记忆能力较正常雌鼠后代下降,维生素D对其有改善作用;③仔鼠的焦虑、抑郁相关行为与鼠母年龄无关。
其他文献
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高了贫困户的组织化程度,优化了农业资源配置。为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精准扶贫中的积极作用,政府要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
目的:研究激素对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分泌功能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治疗瘢痕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比色法和3H-脯氨酸掺入法,观察氢化可的松对体外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
以吴中伟院士——廉慧珍教授提出的“大中心质”学说为理论基础,参考垛密理论,提出混凝土架构模型及架构混凝土设计理论框架,认为混凝土是由粗集料架构、砂浆和界面过渡区组合而
通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对钢铁制造企业上市公司进行综合评价,从而为企业管理者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基于Lemaitre损伤模型,采用2种简化的本构积分算法,对三维应力状态下各向同性塑性损伤问题进行计算。利用MATLAB语言编写相应的求解程序,分析不同应力状态下材料的损伤破坏过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进行通信之前,需要完成网络拓扑结构的收敛。在开放最短路径(OpenShortPathFirst,OSPF)协议当中,使用洪泛(Flooding)算法进行网络拓扑信息的收敛,Flooding算
超固结非饱和土经常出现于工程实践中,表现出复杂的力学性质。从已有的非饱和土水力–力学耦合的本构模型出发,将超固结的影响加入到了模型中,使模型可以考虑超固结对非饱和
金属丝的种类盆景扎线使用的金属丝以铜线和铝线为主。铜线的颜色接近盆土,用于扎线时不容易突兀,而且细铜线比同规格的细铝线要坚韧。针叶树弯枝矫正时最好使用铜线,因为铜
期刊
现代预算监督体系的构建是实现制约和控制政府权力扩张的重要体现,也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在"互联网+"不断普及的今天,为了避免委
为探究植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策略,在安徽省金寨县天马国家自然保护区,以不同海拔高度(750、850、1000、1150 m)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成熟林为对象,采用土钻法获取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