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民居的時間景觀再現:黃聲遠的聖嘉民教養院為例

来源 :第十七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shuai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居对现代建筑设计的意义不只是提供风土形式元素或类型结构,它在生活文化层面呈显的[时间景观]更值得现代建筑师重视。时间因人而存在,对人类而言,时间其实是特定一段的经验内容。黄声远企图在集合性建筑设计过程,颠覆[机构]的树枝状层级系统,他以超过十年的时间分期设计完成宜兰圣嘉民教养院,企图超越现代建筑的集合式层级空间,以求完成一较具人性、似乎自然生成的民居村落。这案例显示当代建筑可从民居传统中汲取养分,在独特性与连续性中间达成有创意的平衡。
其他文献
广东省高要地区有数个"八卦"形态的聚落,其中蚬岗村和黎槎村与八卦形态最为吻合。长期以来,部分学者与官方宣传认为这些聚落的营造理念来源于太板八卦思想,认为它们是模拟太极八卦的形态。然而经过对以上几个村落特别是蚬岗村与黎槎村的田野调查,认为,"八卦"形态仅是聚落的外在表现,其形成还具有更重要的客观原因。首先是对自然因素的适应性(气候因素与地理环境),其次是防御性问题,第三是社会组织形态。"八卦"形态聚
观念活动在传统聚落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对传统聚落空间具有深远影响,本文就观念活动对传统聚落空间形态、空间性质及空间认知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从而进一步理解聚落空间文化内涵。
生土建筑的环境问题一直是建筑学关注的重大课题,而物理环境的研究则是最基本的研究。不同的生态环境、地理气候条件决定着该区域的建筑形式,豫西天井窑洞是适应黄土高原气候的一种生土建筑,通过对其室内热舒适度的考察、测定、比较来分析其居住的舒适性,希望对改善当地窑居环境和条件提供一些理论数据和建议。
窑洞是中国民居建筑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窑洞是我国西北部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主要分布在山西陕西甘肃河南宁夏五省,本文以陕县凡村地坑院为例,通过对当地对工匠的访谈和大量的调研,从地坑院的构造技术做法着手,仔细剖析了地坑院揽马墙及眼睫毛的细部构造技术做法。
豫东南圩子民居具有显著的地域特色,其独特性主要反映在它聚水而居的形态构成上。这种居住形态的形成,是历史文化的积淀,自然地理与气候条件的塑造,以及时间的选择等,多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实现。圩子民居的营造反映出一系列朴素的生态应对策略,体现出人居环境营建的地域性的独特经验。
聚落更新发展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一种标志,对更新过程中出现的规律及问题的研究成为必要。本文利用空间句法的理论及分析方法对湖北阳新县老屋场村发展演变的两个阶段——原初村落及现今聚落进行分析比较,发现原初村落街巷密度的不同导致东西向的集成度比南北向的大,在更新过程中新旧区的街巷结构发生很大变化,从而对祠堂公屋产生影响。
本文以碛口古镇为研究对象,从自然环境、历史人文特点、群体布局、建筑功能空间形态等方面分析了碛口古镇的独特风格。碛口镇作为一个独特的由水旱码头发展而来的商业重镇,其民居形态不同于一般的山西传统民居,住居与店铺的巧妙结合,成就了碛口古镇独特的商宅风格,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本文从我国农村社会、经济转型的视角,探讨在城镇化、新农村建设条件下,辽宁农村传统民居转型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影响传统民居现代适应性转型的原因以及对传统民居转型进行思考。
以利川市鱼木寨古建筑群的测绘为基础,通过对鱼木寨建筑现状的描述总结其建筑特点,并提出当下古建保护和开发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古寨自我原位塑造"和"软性介入"的发展方向。
荆州的历史街区有上百年历史,包括珍贵的建筑遗迹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但是由于多年没有有效的整治和保护,大多数建筑陈旧破败,居住状况恶劣。本文通过对荆州老城区民居建筑的分析,总结分析荆州历史街区保护的要点,强调历史街区民居保护的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