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裂缝性变形介质油藏的数值模拟处理方法探讨——以安塞油田为例

来源 :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工程专业委员会2006年高含水油田改善开发效果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yi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在数值模型中描述微裂缝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对储层特征的影响是决定微裂缝性变形介质油藏数值模拟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因素.本文通过对安塞油田裂缝特征的描述,分析了微裂缝对储层特征的影响效果,提出了数值模拟中的处理方法,并在实际数模过程中验证了这些方法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油井酸化措施后,出现了在增油的同时油井含水大幅度上升的问题.通过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酸化只对高渗带的油层物性得到改善,而油层的低渗带的物性得不到相应的改善,根据这一情况,建立了暂堵酸化工艺技术,通过现场试验及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控水增油效果,丰富了低渗透油田中高含水井酸化工艺技术,对于开发中高含水油田,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庆油田高含水开发后期,分层注水工艺以"低成本、高效益"为出发点,在满足地质方案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减少投捞测试工作量和维护性作业施工,缩短施工周期.本文主要介绍油田近年来研制应用的压缩式免释放分层注水管柱、小直径分层注水管柱等新型注水管柱和测调联动新型测试工艺,对油田的细分注水工艺提供了技术保证.
本文从油田实际动态开发资料入手,根据水井吸水剖面、PI(90)、采油井产液剖面等测试资料和新钻聚合物驱加密井水淹层解释成果,以及油水井动静态资料,研究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水驱厚油层层内无效循环的分布状况和识别方法,根据夹层对油水的阻隔作用,利用长胶筒封堵厚油层内高渗透部位,减少对低渗透单元的干扰,实现挖潜低渗透单元剩余油的目的.对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厚油层的调整挖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合理注采井网的确定是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成败的关键,本文以吉林油田海坨子油田为例,通过对海坨子油田的地质再认识和开发现状、开采特点、开发效果的评价与研究,结合油田的开采实际,分析该油田目前存在的问题.根据裂缝分布规律提出了海坨子油田井网调整的具体方案,经实施取得较为理想的调整效果,为类似油田的综合调整提供借鉴.
七、八区八道湾组是储层非均质严重的一类砾岩油藏,进入高含水阶段后,平、剖面矛盾日益突出.通过不断精细高含水期油藏地质模型及驱动模式,对油藏认识有了重大突破.采取多种注水方式,合理调控压力系统,改变水动力方向;不断完善注采井网,充分利用调整后的井网,老井配套进行压力场调整;用数模进行动态调配水及措施选井,由传统动态定性管理转向科学定量化动态精细管理.目前综合含水76.8%,采出程度已达38.37%,
针对大庆油田高含水后期各开发区块剩余潜力存在较大差异特点,通过对加密调整、注采系统调整及控制无效水循环等各类调整潜力影响因素的深入分析,利用精细油藏描述与精细数值模拟配套技术对开发区块的不同调整潜力进行优化,从而优选出开发区块最佳调整方式.该技术在控制高含水后期产量递减、含水上升及提高采收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别古庄油田京11断块是冀中北部主力砂岩油田,含油面积3.0km2,地质储量1182×104 t.1979年投入开发,"十五"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矛盾日益突出,递减逐年加大,2002年及时调整开发对策,实施注采结构调整,取得良好效果,油藏两个递减大幅减缓.
针对双重介质油藏物模基础试验技术不同于普通砂岩油藏的特点,进行了双重介质物模的制备、相似准数的选择及改善开发效果的三维岩块渗吸、周期注水试验等一系列物模基础试验技术的研制攻关,并将辽河油区各类岩性双重介质油藏的渗流特征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归纳分析,初步确定了渗流特性指标,为双重介质油藏改善开发效果方式地确立,提供了重要的试验基础参数.
井间化学示踪测定示踪剂波及区域平均残余油饱和度,相对于其他方法,该方法简单,结果可靠,易于掌握.目前成功应用于监测残余油的分配型化学示踪剂品种很少.为此,通过查阅资料、设计分子结构和室内筛选试验,筛选出6组新型的分配型和非分配型化学示踪剂,可以满足分层监测残余油的需要.
注水开发油田特高含水期注采井网如何调整才能提高整体开发效果,是油田开发中亟须解决的难题.本文针对双河Ⅷ-Ⅸ油组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零散,依靠单项措施难以改善单元整体开发效果的特点,在深入开展了油藏精细描述、剩余油分布研究的基础上,对注采井网综合调整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提出了适应Ⅷ-Ⅸ油组特高含水期综合调整的方法,制定了注采井网综合调整对策,进行了井网综合调整部署,实施后取得良好的增储上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