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肥制度对玉米根际土壤中丛枝菌根(AMF)群落组成的影响

来源 :第六届中国有机(类)肥料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q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施肥制度对丛枝菌根(AMF)群落组成的影响,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施肥制度对AMF 的多样性及其组成的影响仍不明确。本研究通过在中国东北的田间原位试验,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不同施肥制度对玉米根际土壤AMF 群落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施肥制度会显著地影响玉米根际土壤的AMF 多样性。
其他文献
[目的]利用微生物防控植物病害是未来生防防控的重要方向。然而在田间条件下生防产品的防控效率还不稳定。环境温度是病害流行发展的重要影响因子,然而环境温度对生防菌防控病害效果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还不清楚。本研究主要探讨环境温度的波动对植物内生菌Ralstonia pickettii QL-A6 抑制病原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 的影响。
[目的]微生物群落能够为植物提供保护从而抵御病原菌侵染。田间土壤微生物群落具有高度异质性,导致移栽的植物个体共生的起始田间微生物群落存在差异,但是差异的起始土壤微生物组成对植物的长期健康的影响尚不清楚。[方法]本研究采用番茄-青枯病作为植物-病害系统,利用非破坏取样装置采集根际土,研究了健康和发病番茄个体在五个连续生长时期(起始阶段、营养生长阶段1、营养生长阶段2、生殖生长阶段1 和生殖阶段2)的
[目的]根系分泌物是影响土传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 侵染的关键物质,将其从根表转移,减少病原菌对其占有量能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基于以下3 点假说提出生物炭结合生防菌防控青枯病的策略:1)具有吸附能力的生物炭将根系分泌物从根表(部分)转移,诱使青枯菌离开根表;2)生物炭中生防菌优先消耗吸附的根系分泌物资源,降低青枯菌对根系分泌物的占有量,并产生拮抗物质抑制青枯菌生长;3)
在生物防控番茄青枯病的前期研究中,我们发现生防菌金黄杆菌属细菌Chryseobacteriumsp.WR21 可有效的定殖在番茄根际并防控青枯病发生,但有关其定殖防控机理尚不明确.经鉴定,该菌株与金黄杆菌属模式菌DSM 15235T、DSM 17724T 和DSM 18014T的DNA 同源性很低,分别仅为24.1%、24.8%和10.4%,表明WR21 可能代表了金黄杆菌属的某一新种,本研究鉴定
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姊妹种解淀粉芽孢杆菌除主要分布在土壤和植物根际中以外,还出现在动物粪便、大豆发酵食品和水生等环境中。解淀粉芽孢杆菌新亚种: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生亚种和解淀粉芽孢杆菌解淀粉亚种,并指出植生亚种菌株与解淀粉亚种菌株虽然在形态、生理和生化上并无显著差别。
[目的]青枯病是由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在全球热带亚热带地区具有广泛分布的重要土传病害。本研究评价了生物炭的施用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控效果并且研究其影响青枯病发病率的潜在机制。
植物受到病原菌侵染时通过诱导可形成系统获得性抗性(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SAR),SAR主要由SA诱导;一些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um,PGPR)在植物根部寄生,诱导植物体产生诱导系统抗性(induced systemic resistance,ISR).ISR能够远距离得提高地上部抗性,该过程主要
根际微生物在植物根际的定殖能力,一方面取决于微生物本身的特性,另一方面与植物根系分泌物组分也密切相关。研究发现,植物根系分泌物既可以作为碳源为土壤微生物提供能量,又可以作为信号物质调控土壤微生物群落。本研究分别收集黄瓜、玉米和香蕉三种植物根系分泌物,并通过气质联用仪(GC/MS)测其组分,通过对根系分泌物组分与SQR9 基因的转录的相关性分析,找到两者间的对应关系,从而可以指导下一步关于SQR9
本文通过采集长期(35 年)不同施肥制度的土壤样品,以编码碱性磷酸酶(ALP)的PhoD基因为标记物,探究了分泌ALP 的微生物群落及其酶活性的分异.结果表明,与施用化肥相比,施用有机肥显著提高了土壤ALP 活性(232.11-815.71%).此外,施肥能够显著影响PhoD基因在土壤团聚体中的分异.
N2O 在增强全球温室效应和破坏大气臭氧(O3)层等过程中作用突出,N2O 是反硝化微生物将NO3-还原为N2 过程的中间产物,nosZ 基因编码反硝化作用最后一步所需的一氧化二氮还原酶。农业生产活动是大气中N2O 的重要来源,因此研究农田土地等生境的nosZ 型反硝化微生物,对治理水体氮素富营养化,减少农田氮肥损失和温室气体的排放均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