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县地质灾害现状及防治

来源 :2004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技术方法现场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ong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巫山县地处三峡库区腹地、长江三峡中心地带,是三峡库区重庆市首淹首迁县,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地位;巫山县所特有的地形、地貌、构造地质背景、地层岩性、气象水文条件和移民工程施工建设等日渐强烈的人为工程活动,决定或导致了该地区地质灾害和新城衍生地质灾害极为发育.本文总结了近几年巫山县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面的一些经验,强调做好地质灾害规划、预防、应急、治理工作的紧迫性,同时也强调加强行政领导的重要性.
其他文献
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是遥感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具有高分辨率、快速、动态的特点,目前已在资源与环境、动态监测获得较广泛的应用。本文结合我国公安工作的特点和需要,在总结高分辨率卫星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应用高分辨率卫星数据的可行性以及解决的主要问题。认为是一种快速获取空间动态信息的有效方式,是提高公安工作效率、降低成本的一种重要信息源。
利用城市电子地图,结合SARS病人在全市的分布状况、诊断情况等,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及ORACLE数据库技术,对全市SARS疫情的蔓延进行实时情况汇总与分析、实时空间分布显示及对疫情传染链进行分析等指挥布控、预防、控制预警的全过程。
根据丰水季鄱阳湖流域降水对鄱阳湖水位的影响研究,建立鄱阳湖水位变化降水预测模型;并利用近10年卫星遥感对鄱阳湖水域面积的监测及相应时相鄱阳湖水位资料的分析,研究出丰水季鄱阳湖水体淹没模型,解决了洪水季、云天状况下,气象卫星难以监测下垫面洪涝灾害的难题。通过对鄱阳湖水体淹没模型进行模拟验证,结果表明,鄱阳湖实施退田还湖以后,湖体水面模拟结果与遥感测算值相对误差为0.9%-3.6%,模拟效果好。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是从长江上游调水入黄河上游的跨流域重大工程,是解决黄河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重大基础设施,也是一项重大的生态环境工程。从1952年8月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简称黄委会)派出查勘队,查勘从通天河调水人黄河上游的线路起,到2003年8月已历时整整51年。本文简要说明,在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勘查规划工作中遥感技术的应用。
本文介绍了基于GIS的山西省防治非典应急指挥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该系统是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核心,以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支持,采用组件化开发路线进行研建的应用系统。
随着空间技术的迅速发展,卫星遥感、通信、定位等技术广泛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并加速与地理信息系统和网络技术融合,不但在资源调查、灾害和环境的动态监测、区域和城市规划、农作物估产等领域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而且加速向传统产业渗透,正在孕育一系列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的新兴产业,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防安全。
近年来,商业化高分辨卫星遥感数据源的提供呈现几何级数增长,对我国遥感产业化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国内有关行业的遥感监测运行系统已经建成并开始稳定运行,遥感队伍的结构已发生较大变化。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国内遥感机构的调整与重组加快,促进了遥感市场体系的建立。
土地利用规划者在减少泥石流灾害损失方面肩负着重要任务.基于此,美国地质调查局[U.S.GeologicalSurvey(USGS)]和美国规划协会[theAmericanPlanningAssociation(APA)]协作拟定了一项为各地方规划者提供关于滑坡和泥石流信息的战略部署,目的在于使规划者在决策过程中能考虑到这些信息.该战略部署的中心内容包括编制规划者指南、培训和技术支持3个部分.目前,
巫山县城区是三峡工程移民迁建的重点地区之一,也是库区内滑坡地质灾害多发地区,部分高边坡在久雨及人类工程活动等诱发因素影响下已局部形成变形拉裂.为确保库区移民搬迁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对三峡库区巫山县高边坡开展监测尤为重要.本文探讨了利用GPS技术对巫山高边坡进行变形监测的有关问题,论述了GPS监测点的选点原则,总结了两年来GPS观测成果.
本文在传统的边坡稳定性三维分析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基于GIS的边坡稳定性三维栅格分析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假定初始滑动面就是椭球底面,采用蒙特卡洛(Monte-Carlo)随机模拟方法,在求取最小安全系数法的同时,确定出最危险滑动面.运用GIS栅格模型和GIS数据模拟滑坡滑动过程时,滑坡体将沿主滑方向滑动,直到其安全系数上升到1为止.所有的计算均可通过一个称为三维边坡地理信息系统(3DS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