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型风机管道强度数值分析

来源 :第十五届全国高等学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教学与科研校际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132963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对某超大型风机管道进行数值分析.该风机管道为内径为5628mm的两拐段结构,承受内压、疲劳等多种载荷工况作用,由于外有加强筋、拉杆、平台和支座等构件,结构复杂,投资大,同时用户要求提高安全系数,一般的常规计算不能做到精细设计,更无法进行疲劳分析.本文应用ANSYS软件,采用实体单元(Solid185)建立该超大型风机管道有限元模型,进行不同工况作用下的应力分析,并依据JB47321995《钢制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标准》进行强度评定.结果表明,对于所分析的风机管道,不同工况作用下的强度条件均能满足,并有很大安全裕量,也满足了用户提出的提高安全系数的特殊要求.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发展现状,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探索构建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创新创业培养方案、课程建构、师资队伍、实践体系、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的综合素质,对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一定借鉴作用.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过控专业实验教学与专业认证的核心要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专业实验教师及实验装置等与工程专业认证标准存在不适应等问题.本文依照过控专业认证的基本标准和要求,并结合实验工作经验,从过控专业实验教学所涉及的人(教师及学生)、实验装置和实验课程设置等三方面入手,探究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策略.明确学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体,教师在具备一定的工程背景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报告中提出,要在全社会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现在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中特别提出要培养"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的大学毕业生,所以在机械类大学生培养中需要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南京工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多年坚持自己特色,努力使学生具备工程实践、创新发展、团队合作和终身创业等四种能力.协同校内校外各方面资源,建立"一二三四"的工程创新
"过程装备基础"是高等工科院校过程工艺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本文针对"过程装备基础"课程的特点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该课程新的教学体系及其相关建设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通过这些建设,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趋完善,其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得到较大的提高,从而为该课程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改革和发展需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实验实习是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针对专业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建立了实验实习环节的关联机制,将二者有机结合,以专业实验教学为核心,将实验与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深度融合,探索了实验实习的校内外协同创新教学体系的可行性.以压力容器系列实验和流体机械系列实验为例,阐述了校内外协同创新教学的实施过程与教学效果,暇务于工程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
结合我校教育部和省级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试点建设实践,针对现阶段我国高等工程教育领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按照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围绕卓越工程人才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提升工程素质和创新素质、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导向,对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探索与实践,明确了卓越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探索了
围绕工业机器人构建机械大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响应了时代需求,体现了新工科专业交叉和学科融合的特征,非常贴合新工科本科教育体系的"五新"建设思路.从介绍武汉工程大学机械大类培养体系入手,探讨了工业机器人结构拆装、轨迹规划、虚拟仿真等方面的教学思路,强调虚实结合,以理论指导实验,以实验验证理论,形成闭环,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实现课堂翻转,提高学习兴趣,加深知识理解.围绕工业机器人构建的人才培养模
本文对目前我国的普通高等院校工程教育中的师资队伍问题进行了探讨,结合本校的专业特色,提出了工程教育与师资队伍培养的几点设想,并就培养机械类师资队伍在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关键问题和实施方案方面进行了探讨.
随着工程教育认证工作的逐渐开展,终身学习逐渐成为学生一种必备能力,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成为高等教育一项重要的教学实践内容.然而,现有的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以知识传授为主,缺乏对学生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教学实践中,老师更加重视学生是否掌握了教学大纲中规定的知识,对于学生毕业以后是否能够具备继续通过使用网络等工具获得职业所需知识相关问题重视不够,缺乏有效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培养
本文研究了500℃时不同应力速率和应力幅下35CrMo钢的低周疲劳和棘轮变形行为,详细讨论了应力速率分别为0.125MPa/s,0.5MPa/s,2.5MPa/s,10MPa/s,25MPa/s和40MPa/s,最大峰值应力分别为200MPa,300MPa,400MPa和500MPa时的棘轮变形和寿命.结果表明,累积棘轮应变随应力幅值的增加而增大,随温度升高、应力速率减小而增大.随着循环数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