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截面尺寸SDP1贝氏体塑料模具钢的研制

来源 :第六届全国模具钢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shi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满足大截面尺寸700mm厚塑料模具钢的市场需求,研制了SDP1贝氏体塑料模具钢,并与SWFT贝氏体塑料模具钢的化学成分、淬透性、淬硬性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SWFT钢的基础成分上提高0.5%Mn,降低0.3%Si得到SDP1钢,成分调整后使贝氏体的临界冷速由0.05℃·S-1降低至0.015℃·S-1,而且不同冷速下截面的硬度差有了明显减小,SDP1钢成品模块尺寸为725mm×1215mm×2400mm时,头尾截面硬度差均小于3.5HRC,抗拉强度大于840MPa,满足使用性能要求。
其他文献
本文举例说明清末出版者运用雕版技术,对石印本、铅印本书籍进行翻印的现象,对几种有明确证据的例子加以分类,包括:画谱碑帖、蒙学及科举读物、经史、小说及通俗读物、新学书。并以史为据,提出李瑶印书并非为泥活字本。雕版印刷翻刻石印本、铅印本书籍现象,既体现了新技术潮流的巨大推动力,也反映出传统技术在近代印刷技术变革大潮面前的挣扎。
本文研究了不同的固溶处理、时效处理对10Ni3MnCuAl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并对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试验钢的最佳固溶温度为870℃,空冷后硬度可达33HRC,组织为板条马氏体+粒状贝氏体;时效处理温度选择510~540℃,空冷后显微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回火粒状贝氏体,其硬度值在38~42HRC;固溶冷却方式对固溶后的硬度影响很小,但对其组织、力学性能影响很大,冷速快(空冷)得到的组织为板
为了节约能源、缩短生产周期,开发了700 mm厚的节能(非调质)预硬型塑料模具钢SDFT,对其相变特性、显微组织、硬度均匀性、切削性能、耐腐蚀性能、抛光性能和皮纹刻蚀性能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材料截面范围内该钢的显微组织均为贝氏体,截面硬度波动在±1.5 HRC内;该钢的抛光性能与调质预硬型塑料模具钢3Cr2MnNiMo的接近,但其切削性能和耐腐蚀性能优于后者,并且具有良好的皮纹刻蚀性能。
本文研究了浇注工艺及流场结构对718大模块探伤合格率的影响,进而优化其模铸工艺。结果表明:通过优化模铸工艺,改进浇注系统结构,降低了浇注过程中的二次氧化及保护渣的卷渣,提高了模块质量;改进后的夹杂物不合格率由改进前的6.93%下降到0.11%,同比下降了98.4%。
在实际生产中对大断面轴承钢中网状碳化物的控制较难,而传统正火工艺亦难保证消除钢中的网状碳化物。利用连续式调质炉对钢材进行了不同的热处理,经比较分析,认为大断面轴承钢采用合适的奥氏体化温度和分级淬火工艺,可极大地改善碳化物网状组织级别,又不会导致钢材表面出现裂纹。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高韧高耐磨HYC3冷作模具钢的化学成分、显微组织、性能、热处理工艺。该钢以铌代替部分钒达到3V级,具有高的强度、硬度、韧性和耐磨性,并在二次硬化峰附近使其硬度、韧性和强度得到良好匹配;钢中钨、钼、钒、铌的含量总和仅为M2钢的2/5,且性能接近于M2钢,性价比高;比A2、D2、LD、GM等模具钢的耐磨性提高;比M2、D2、GM等模具钢的韧性好;HYC3钢是二次硬化钢,生产过程中必须
本文研究了锻造方式对Cr12MoV冷作模具钢中共晶碳化物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变钢锭锻造方向,由厚度方向变为宽度方向,能够显著改善共晶碳化物的分布,心部共晶碳化物不均匀度由7.5级改善为4级以内,明显提高了材料的质量。
本文通过化学成分设计、EAF+LF+VD+ESR冶炼、锻造和超细化工艺热处理,研制出高质量DT413热作模具钢,分析了其显微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超细化处理可使该钢组织得到明显细化,冲击韧性横纵向比达到0.80以上,显示了良好的等向性能。
本文针对FT64H耐蚀塑料模具钢预硬化扁钢的纵向裂纹缺陷问题,进行裂纹产生原因分析和现场淬火工艺标定,对扁钢的水-空交替淬火控时冷却程序进行了修正和优化。通过采取重新划分尺寸组距和增加浸水次数等工艺措施,较好地解决了FT64H预硬化扁钢的纵裂纹缺陷问题。
本文研究了真空感应+电渣重熔、电炉+LF+VD+电渣重熔、电炉+LF+VD三种不同工艺冶炼H13钢模块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与另两种工艺相比,真空感应+电渣重熔冶炼工艺能提高钢的洁净度、降低钢中的硫、磷含量,同时,硫、磷含量的降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模块心部横向冲击韧性,但组织中大量一次碳化物的存在,导致提高幅度不大,增加电渣重熔时间可减轻钢中合金元素偏析,提高钢的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