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雕版翻刻石印本、铅印本现象兼论李瑶印书并非泥活字本

来源 :第六届中国印刷史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6953042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举例说明清末出版者运用雕版技术,对石印本、铅印本书籍进行翻印的现象,对几种有明确证据的例子加以分类,包括:画谱碑帖、蒙学及科举读物、经史、小说及通俗读物、新学书。并以史为据,提出李瑶印书并非为泥活字本。雕版印刷翻刻石印本、铅印本书籍现象,既体现了新技术潮流的巨大推动力,也反映出传统技术在近代印刷技术变革大潮面前的挣扎。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印刷博物馆的兴建,展品征集工作也有计划地进行,并举办了若干专题展。作者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已有展藏品的整理分类,借鉴大量史实就以下雕版印刷发展中的几个问题发表了看法:1、雕版印刷术的起源时间;2、雕版印刷术的风格,包括历代刻印风格面貌、官府私家和坊肆刻本、刻印中心的形成及辐射;3、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对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起到的不可估量的作用。
本文依据大量史实研究成果,对中国印刷术的起源时间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印染术中的印花术,是施之于布帛上的印刷术;2、中国雕版印刷术,祖出于印花术;3、印刷术得以传播的特殊条件之一是纸张的发明,纸张最早产生于中国,故中国雕版印刷术的发明,能得天下之先。并从以下几方面对以上结论进行了论证:1、“大印刷史观”是对印刷史学研究的一大贡献;2、深化印刷史学研究的前提,是对印刷术科学定义的共识;3
本文以史实为鉴,介绍了我国近代民间地图印刷技术——亚新地学社雕刻地图铜板与石印工艺的源流、雕刻技工的培训方法、雕刻地图铜板、石印工艺的流程与操作介绍,最后介绍了两项工艺的“新陈代谢”,促使地图制印不断向前发展,令人鼓舞。
本文对纳西族的文字,即东巴文,与经书作一简单介绍。结合大量史实与研究结果,介绍了东巴文的创制及性质特点,东巴经的形成年代推说及经书形制。论述了东巴经译注本的印制经历了石印、油墨、复印、电脑打印的阶段。
电铸小片模作为汉字活字印刷史上曾经出现过的辉煌产品,曾对活字印刷术的普及推广做出卓越的贡献。本文就小片模的特点和它的贡献作了一些追述。介绍了小片模出现的历史背景、特点、以及贡献。
本文介绍了泊头的基本情况及沿革,以史实为依据,介绍了泊头雕版印刷的形成和发展,阐述了泊头雕版印刷的特点:1、印刷工业变革时期,固守传统;2、雕印机构(堂号)多;3、雕印工艺较精;4、堂号持续时间长;5、实物存世量大。对泊头雕版印刷兴盛的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1、历史文化发达的延续;2、雕印技术历史的传承;3、优越地理位置的影响;4、商业贸易繁荣的需要;5、原材料的优势。最后提出了从泊头小镇兴旺发达的
本文介绍了我国古代历书发展与印刷的发展历程。历书的发展,是从最早为了农耕需要,需掌握节令天候的知识,逐步发展到记录日期、属相、节气等规模完善的历书体系。其相应的印刷发展历程,也是由最初的甲骨文发展到近现代的彩色印刷制品。
本文针对《清文翻译全藏经》的翻译刻印起止时间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在现有明确提出时间的论著中,有三种观点:乾隆三十八年、乾隆三十七年和乾隆三十六年。本文作者通过查阅大量的档案资料,初定《清文翻译全藏经》工程于乾隆三十六年开始启动,并于乾隆五十九年刻印完成。
在印刷基础发展的整个历史长河中,对印刷藏品的征集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印刷藏品种类繁多,本文拟就印刷设备的征集工作提出自己的看法。探讨了印刷设备征集的目的:1、弘扬印刷术、普及印刷知识;2、为印刷设备史研究提供实物佐证;3、完善收藏系列。提出了对印刷设备征集人员的要求:1、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2、具备一定印刷设备专业知识。对印刷设备征集范围的确定提出了要求。同时还确定了印刷设备征集的主要途径
印刷业之在澳门,也算历史悠久。自四百多年前开埠之初,澳门的天主教耶苏会,以中式传统印刷术,于1985年印制教会首本中式宗教书,随后由传教士范礼安等,把西式的德国制活字印刷机带来澳门,对澳门天主教会及澳门文化事业的发展,影响甚大,尤其有利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