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发展安徽中药产业

来源 :安徽省中医药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首届黄山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xc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药种植主要分为皖北家种中药材种植生产区域、皖西大别山特色中药材生产区域、皖南山区中药材生产区域,存在管理水平低、创新能力弱、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等问题.发展安徽中药产业,需要构建“十大皖药”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效应的运行机制,从制订“十大皖药”的种植规范和产品标准;积极参与商标申报和认定工作;加强道地药材类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中药材GAP的基地建设;提高安徽中药材产业化科技创新能力等出发.
其他文献
要解决基层中医药队伍总量不足与素质偏低并存的问题,各级政府要明确职责,加大各项培养投入,与职称晋升、岗位聘任挂钩,改善基层中医药人员待遇,中医类毕业生城乡统一招录、统一培训和统一分配,“能上能下”轮岗,加大中医药基础设施投入.
公立中医院作为中医药事业的中坚力量,是健康服务中的核心,安徽省中医院近年来创新中医药健康服务,开讲“中医健康大讲堂”,实施名医名家“三进工程”,推进中医“治未病”中心建设,优化便民措施、提升服务能力,为健康安徽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中国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加,如何降低其发病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率成为目前治疗研究的重要目标.本文通过对中国医疗模式的思考,提出几点关于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中分级诊疗的建议,并对其未来发展做出期待与预估.
以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中医院)为例,结合中医医院门诊服务发展的现状,正确对待门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滞后和不足,探讨通过改善软硬件设施、加强制度建设、严格质控管理、优化服务流程、突出人文关怀、扩大专病专科门诊范围、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等多种途径,实现改变医院传统的就诊模式,突出中医院特色,提高医疗质量、提升门诊服务能力,以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要求,为健康中国建设服务.
随着《中医药法》的颁布与实施,以及人们对健康生活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中医药发展倍受关注.本文分析了我市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发展现状和发挥中医院特色与西医院实行“错位发展”的意义,从强化中医特色定位,加强中医专科专病建设,强化中医特色服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就建立中医特色管理长效机制提出了几点思考.
在临床骨科教学过程中对培训学员进行分类,大致分为思想抵触型、不思进取型、考证考试型、广泛学习型、专科提高型,结合实际提出树立正确思想观念,理论教学、超教学大纲教学,临床实践教学,培养临床思维,参与学科建设与学术交流等途径,以提高教学质量.
结合中国老龄化趋势加重现象,立足于中医中药简、便、效、廉,毒副作用少等优势,本文围绕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中医药在健康养老中的作用,提出可采用明确养老助老工作的体制机制、多方协作,完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挖掘人力资源、推进医养结合发展,完善医养结合保障体系,丰富医养结合内容、创新中医药养老新模式,分级管理、按需护理,整合社会资源、推行志愿服务机构活动,建立开放养老模式、以老养老等措施,促进中医药健康养老
探讨中医药在维护与促进生殖健康方面的独特作用,联系如今生殖健康越来越受重视的实际,通过对不孕不育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现状分析,阐释了中医药在此类疾病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在各级中医医院设立以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为特色的生殖医学门诊或生殖医学科的设想.
六安市药用植物蕴藏极为丰富,本文从提高中药材种植水平、加强示范基地建设、发挥新引进的大型中药生产企业的拉动作用、开发保健品市场、利用政策的保障作用,与旅游养生有机结合等方法,提出发展六安市中药材种植业的合理化建议.
社区卫生服务是未来中国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将中医护理融入社区护理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阐述了发展社区中医护理的必要性及其特色,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中医护理在社区卫生服务中推广的可行性和今后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