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协作共同做好设备管理工作

来源 :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八次学术年会暨《医疗设备信息》创刊20周年庆祝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h86868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院是以医护人员为主体的,工程技术人员是为临床科室服务的,尽管双方同处一个单位,由于工作性质不同,实际上交流很少,彼此缺乏理解、沟通.为此,本文就如何加强协作、做好设备管理工作这个问题展开了论述.
其他文献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已成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重度OSAHS,特别是高龄患者,在上呼吸道感染及其它诱因作用下,可出现急性呼吸功能衰竭.该院自1998年10月~2002年12月共收治此类患者35例,本文就其诊治情况予以报道.
目前临床检测的肺癌标志物主要以外周血为样品,辅以RALF及胸水,已发现数十种与肺癌有关的标记物,没有一种有足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满足早期诊断的需要,肺癌的治疗重要在于早期诊断上的手术治疗,因此,肿瘤标记物的研究目标也在于早期通过血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简单诊断出是否有肺癌,但无论哪一种标记物单项检测都有其局限性,而且肿瘤的类型复杂,因而进行综合分析,确立最佳组合模式,是临床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诊断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和争论,纤维支气管镜(FOB)引导保护性毛刷(PSB)技术减少了取样时的污染,结合细菌定量培养(QC)有助于区分致病菌和寄殖菌污染,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但因设备、技术和不良反应的限制,难以普及和常规使用,所以,探讨实用的替代技术尤其必要.本研究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设计,初步探讨了保护性毛刷盲取技术(BPSB)在VAP病原学诊断中的价值.
为进一步探讨阿齐霉素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社区获得性轻、中度下呼吸道感染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于2001年1~6月采用多中心开放研究,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新华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华山医院呼吸内科共同参加协作完成120例研究计划.
无创性正压通气(NIPPV)因其无需建立人工气道、副作用少、使用方便等优点,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并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一致肯定.在临床实践中发现,NIPPV不仅适用于COPD患者的治疗,在其它原因所致的急、慢性呼吸衰竭的治疗中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渡过危险期,为病因治疗争取时间.为此,本文回顾性地分析了该科6年来在抢救各种原因呼吸衰竭患者
SARS作为一种新型的、有致死潜在可能的肺炎,对其自然病程仍然不清楚,目前诊断SARS冠状病毒感染的精确性受制于流行病学的定义.有可能目前诊断为确诊或疑似的工作人员和患者,其实没有真正受SARS冠状病毒感染,因为有许多SARS的临床表现,是院内感染以及社区获得性感染所共有的.由于在继发传播中识别流行病学关联更加困难,准确区分SARS与其它疾病的能力更受到限制.目前情况下对于暴露于SARS病毒的人群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CAP是十分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而新一代高效喹诺酮类抗菌素如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等.该院于2001年10月~2002年4月应用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治疗CAP患者162例,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肺弥散功能作为肺换气功能测定的最重要指标.肺泡毛细管膜弥散能力(D)和肺毛细血管床容量(V)测定可确定弥散气体与血红蛋白结合速率()的异常或弥散气体跨越肺泡毛细血管膜能力的异常,进一步分析判断与肺弥散量(D)变化有关的生理生理过程及特点.因此D和V测定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受到临床应用和科研所重视.对20例肺患者及12例健康者的D、D及V进行了初步研究测定.
为研究甲磺酸加替沙星体外杀菌曲线特点,本文采用菌落计数法对1/4、1、4、8、16、64MIC系列浓度的三种抗菌药物(甲磺酸加替沙星、阿米卡星、哌拉西林)进行体外杀菌曲线实验.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因肺内、外多种病因导致的肺毛细血管损伤后以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现有的研究证明,通气/血流比例(V/Q)失调和氧弥散障碍是导致ARDS严重低氧血症的最主要原因.本实验主要通过观察肺不同区域胸膜下局部血流的变化来探讨不同肺保护性通气模式对ARDS动物模型的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