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后路钛板内固定与丝线悬吊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及影像学观察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rlxgg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应用颈椎后路钛板(Centerpiece)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评估。方法:回顾性研究于2011年7月至2013年1月因脊髓型颈椎病于我院行颈椎后路手术的患者共60例,根据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颈后路单开门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组,共40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B组:颈后路单开门丝线悬吊内固定组,共20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5例,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前后JOA评分,NDI评分,VAS评分,观察术后是否出现轴性疼痛,C5神经根麻痹,术后"再关门"等手术相关并发症,影像学评估手术前后颈椎曲度,颈椎活动度,椎管前后径,椎管扩大率,脊髓整体向后移位距离,椎管面积以及开门角度。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ACDF与ACDR治疗单节段颈椎病术后近期疗效及矢状参数变化水平。方法:回顾性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14例单节段颈椎病患者,86例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ACDF),28例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ACDR)。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JOA评分、NDI指数、视觉模拟评分及矢
目的:探讨应用APL柄骨折不固定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自2012年11月至2014年10月,应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13例,其中男6例,女7例,年龄74-91岁,平均83.5岁.
目的 总结分析17例下肢主干血管损伤超时限修复的护理。方法 严重创伤可能会合并主干血管的损伤,需要及时诊治。一般认为,若在6~8h内再通血管,则肢体存活率高,肢体功能恢复较好。但多种原因可能会导致不能在此时限内完成血管再通。
目的 通过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omputerizedtomography,Micro-CT)检测股骨头松质骨显微结构,研究骨关节炎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 绝经后妇女原发性髋关节骨关节炎和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各15名,以Micro-CT扫描检测股骨头软骨下松质骨标本,对两组患者的松质骨显微结构参数进行比较。
目的:对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的手术治疗,选用何种手术入路方式仍然存在的争议。本文旨在使用meta分析对前后路联合手术与单纯后路手术在治疗AIS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面进行比较。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症状与影像学图像资料上形态学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从2013年到2016年6月在本院的脊柱外科门诊就诊并被诊断为腰椎管狭窄症(LSS)的患者50例。
目的:本论文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寻找非药物治疗方法--运动疗法进行辅助治疗,有助于缓解骨质疏松患者的疼痛感,延缓患者骨丢失的时间。方法:本论文采用双盲法进行临床护理实验,将临床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目的:对因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行膝关节单颗置换术 (unicompartment knee arthroplasty,UKA)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的患者, 测量评价术前、术后胫骨平台后倾角 (PSA)的改变, 为UKA中内侧胫骨平台截骨提供参考数据。
目的 观察墙壁式负压吸引在骨肉瘤患者特制型关节置换术后的效果。方法 将2015年4月~2016年4月中27例骨肉瘤特制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设为为实验组,此组患者特制型关节置换术后第一天及第二天为防止因为墙壁式负压吸引的压力大致使伤口出血,先使用常规负压引流器,第三天开始根据引流量多少,如果引流量少于100ml,则将常规负压引流器改为墙壁式负压引流;将2013年1月~2014年3月的36例骨肉瘤特制型
目的:探讨顶椎楔形截骨矫治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7月-2015年4月,对26例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畸形进行经后路顶椎楔形截骨术.其中男10例,女16例;年龄12~49岁,平均28.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