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平原区自然——人工复合水循环模拟与耗水量研究

来源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第九届青年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eh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地表地下水转换频繁、生产和生态耗水难以区分、当地降雨与外来水彼此混合、引排水量测算不清等等因素,导致宁夏平原区耗水量难以计算。本文在分析现有耗水量计算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采用水循环模拟法研究宁夏平原区耗水量变化规律,建立平原区分布式水循环模型,从区域水循环机理出发,模拟当地水、周边来水和引黄水量在平原区人工系统和天然系统中的分配、蒸散发、入渗、产汇流等水循环过程。模拟结果表明:2000年宁夏平原区总蒸腾蒸发消耗水量为47.2亿m3,其中消耗黄河干流水量为33.5亿m3,若加上黄河河道耗水量,则宁夏平原区消耗黄河水资源总量为36.9亿m3。模拟1991-2000年宁夏平原区耗水量变化发现:灌溉面积增加是平原区耗水量增加的主要因素;区域总蒸散发量呈现增加趋势,但天然生态系统耗水量逐渐减少;平原区消耗黄河水量不断增加,从1991年的27.6亿m3,增加到2000年的33.5亿m3:黄河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促使宁夏平原区引黄灌溉的效率呈现提高趋势。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介绍开放式的SKA2000水电站状态监测分析系统。该系统以大型数据库Oracle 10g为后台,利用面向对象的计算机语言C#.Net和高级分布式计算技术,以H9000V4.0计算机监控系统为基础,具有丰富多样的人机交互界面,支持数据统计分析和高级决策支持。
工作在固液两相流条件下的水力机械部件普遍存在程度不一的磨损破坏,这种破坏主要是过流介质中固体颗粒对部件表面的冲蚀磨损的作用结果。本文应用高速摄影技术,全面追踪和研究了离心泵叶轮流道内固液两相流中固体颗粒的运动轨迹及规律、特别是固体颗粒与过流部件的瞬间撞击过程,系统研究了固体颗粒的粒径大小、密度、进口参数以及运行工况(流量和叶轮转速等)对颗粒运动轨迹的影响规律。固体颗粒对过流部件的冲击破坏作用主要发
土坝心墙及其基础异常渗漏是影响大坝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因而,探明心墙及其基础的渗漏隐患部位,并采取工程措施进行除险加固,保证大坝安全运行是十分必要的。作者采用基于频率域电磁法原理的EM34-3型大地电导率仪在西泉眼水库大坝进行土坝心墙及其基础渗漏隐患探测,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介绍此次现场探测情况。此外,还介绍影响土坝填料电导率的因素和EM34-3型大地电导率仪的工作原理。
本文介绍了西龙池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库岸面板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性能研究结果及其在施工中的应用。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掺适量聚丙烯纤维对硬化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影响不大:掺纤维能够减少混凝土的干缩和自生体积变形,尤其是早期变形,对混凝土的早期抗裂有利。同时介绍了施工过程中所采取的一些技术措施。
探地雷达应用在水工隧洞质量检测时,可以探测出水工隧洞中钢拱架、钢筋网的位置,识别隧洞混凝土衬砌、围岩中存在的空洞、密实性和衬砌与围岩间的脱空和破碎区等各种影响隧洞安全运行的缺陷。本文介绍了探地雷达应用于深圳市东江水源工程引水隧洞质量检测的结果,经现场钻孔验证,探地雷达抗干扰能力强,检测速度快、精度高、结果较准确可靠。
本文通过混凝土的绝热温升试验结果和理论分析,建立了混凝土中水泥的水化模型,该模型对于认识混凝土中水泥的水化以及混凝土绝热温升的历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文介绍了单组份聚脲的概念、反应原理,针对水利水电工程的特点进行了一系列室内试验,并在小浪底水利枢纽排砂洞进行了现场抗冲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单组份聚脲施工工艺简单、与混凝土粘接的粘结强度高,并具有很强的抗冲磨能力。作为双组份聚脲施工技术的补充,单组份聚脲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抗冲磨及防渗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对于那些运行时间很长、亟待修补加固的老坝,怎样才能安全可靠而又经济合理地进行全面治理,使之一不影响水电站正常运行、二不影响大坝的安全稳定性,三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保持大坝的泄洪能力,是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本文提出在不放空水库的情况下,采用浮式拱围堰施工技术,对大坝和上游面进行防渗修补处理。施工过程中,利用浮式拱围堰先围住—个或二个坝段,创造“干作业”环境,进行大坝上游面防渗层施工;完成后,将拱围堰
从技术角度上优先选用中热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掺合料配置大坝混凝土业已成为共识。然而从经济角度上,尤其对于周边缺乏中熟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的水利工程来说,这—方案往往显著增加成本。从技术和经济对比综合评价,这—方案未必可取。本文涉及的云南龙江水利枢纽工程即属这种情况,因此综合比较混凝土不同方案的性价比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通过试验对比中热硅酸盐水泥与普通硅酸盐水泥分别与火山灰掺合料和石灰石粉掺合料组合的混凝
非点源污染是水体水质不断恶化的重要原因,因此合理的分析计算非点源污染负荷,确定污染物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而识别非点源污染的关键负荷区,对于污染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天津市为例,对1995年-2004年耕地、化肥施用、畜禽养殖、农村人口及城镇径流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各区县的非点源污染负荷量,结合土地利用GIS信息,运用空间分布原理得到天津市各县市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非点源污染负荷排放量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