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康Ⅳ号冲剂逆转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胃癌前病变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十八次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qxx034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胃癌前病变(PLGC)是胃癌形成的关键阶段。西医治疗本病无有效方法,而中医药治疗本病有独特的优势。某院倪克中主任总结多年临床经验创制胃康Ⅳ冲剂在临床获得良好疗效。本研究拟从实验角度验证胃康Ⅳ冲剂对CAG及PLGC的疗效并对其逆转机理加以初步探讨。
其他文献
胃肠道运动是消化道生理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紊乱是引起消化道症状的重要因素之一。胃肠动力学异常性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很高,开展胃肠平滑肌活性药物的研究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医学对胃肠运动障碍疾病的治疗有丰富的经验,且中药材药源丰富,副作用小,故运用中药治疗胃肠运动障碍疾病已逐渐得到重视。本文结合中药分类、单味中药及方剂研究,就促胃肠动力中药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目前抗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治疗慢性胃炎的重要方法之一。本研究临床应用中药消痞汤联合“丽珠胃三联”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取得较好疗效。
如何建立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体系已是近年来中医研究发展的重点。本研究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采用国际量表研制的方法研制中医肝病临床疗效评价PRO量表,力求量表既简明扼要。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及可操作性,又有一定的信度、效度和反应度,使中医肝病的临床疗效评价能达到客观化、标准化。
中医肝脾相关理论是以阐发肝和脾相关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机理及其证治方药为中心内容的理论学说。肝硬化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而造成的弥漫性肝损害。是许多肝脏疾病晚期阶段。临床上以肝功能损害、门脉高压、多系统受累为特征,晚期常出现严重并发症。肝硬化可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两类,肝硬化多属于中医“积聚”、“症瘤”范畴,肝硬化腹水属中医“鼓胀”范畴。现试从肝脾相关理论在肝硬化中应用的角度来探讨。
反流性食管炎(RE)是近年来发病率较高的消化系统疾病,低强度氦-氖激光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不产生直接热效应,而产生生物效应,调节蛋白和核酸的合成,同时激活酶的活性,调节酶的功能,促进ATP合成,提高DNA和RNA蛋白酶系统的活性,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刺激受损组织的再生,还可使血流加快,改善微循环,调节酶系统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联合旋覆代储汤降逆化痰、益气和胃,激活强度代谢,二者联合治疗起增效作用。低
某院一例顽固性呃逆患者,其临床症状为呃逆频作,声重而响,甚则憋气,张口抬肩,痛苦异常。本文介绍了对该患者的超声、胃镜诊断方法,并就其中西医反治法进行探讨。
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中之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病证。可见于神经性呕吐、急性胃炎、心源性呕吐、胃粘膜脱垂症、幽门痉挛、幽门梗阻、贲门痉挛、十二指肠壅积症、肠梗阻、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尿毒症、颅脑疾病以及一些急性传染病早期等多种疾病中。汉.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对呕吐的脉证治疗阐发甚为详细,并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方剂,为后世治疗呕吐奠定了基础。现试将《伤寒论》《金
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均认为情绪变化均可以导致胃肠运动和吸收的改变,但现代医学从“脑肠轴”角度解释这种过程和病理生理机制,而中医学从“肝脾不和”“肝郁脾虚”予以概括阐释.我们设想,情志变化可以通过肝郁(神经递质、激素及功能变化)导致脾虚(胃肠动力、吸收、激素分泌异常及免疫失调等),实质上就是脑.肠轴之间的联系。脑肠轴之间的联系是反映“肝郁脾虚”证的“功能网络”多条线中的一条主线。对联结中枢神经系统(脑)
膏方又称膏剂、膏滋、煎膏剂等,是中医药传统剂型之一,系采用经过炮制的中药加水煎煮,经浓缩等工艺而制成的稠糊、半流状膏剂。早年的膏方多数用来治疗外科疮疡疾患,及至明清以来,其应用范围有了较大拓展,逐渐成为调养身体、防治疾病的佳品,适用于各种疾病导致的体虚、疾病伴有体虚、素体虚弱、亚健康状态等。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的重视,保健意识的提高,膏方以其确切的滋补强身、抗衰延年、治病纠偏的作用,以及口感好、服用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以胃粘膜固有腺体萎缩为病变特征的消化系统疾病,1978年WHO将本病列为胃癌的癌前疾病,而在其基础上伴发的不完全肠腺化生(IM)和/或中、重度不典型增生(ATP)则被视为癌前病变。目前防治CAG的进展及逆转胃癌癌前病变成为研究的热点。本研究依据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全程加用益气活血的方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26例,与胃复春治疗22例作对照,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