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刺法应用规律研究

来源 :2005年国际针灸技法及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joy_flying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巨刺法的临床应用规律。 方法:从文献和临床入手,以脉象、穴温为依据,分别将中风后遗症105例、面瘫后遗症98例分为巨刺组和对照组,观察临床疗效。 结果:各组均有较好疗效,但巨刺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5)。 结论:以脉象和穴温作为应用巨刺法施治的依据,可丰富巨刺法的内容,提高临床疗效。
其他文献
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和人型支原体(Mycoplasma hominis,Mh)是性传播感染的条件致病菌,主要与非淋菌性尿道炎和粘液性宫颈炎等有关。目前支原体感染的实验室检测主要是泌尿生殖道样本直接液体培养鉴定法。支原体缺乏细胞壁,体外培养营养需求高,加之杂菌的干扰,因此,对培养基质量要求严格。根据“广东省性病实验室管理工作规范”的要求,本文在开展室间质评
溶脲脲原体是可以引起人类非淋菌性尿道炎(nongonococcal urethritis,NGU),孕妇的绒毛膜炎、盆腔炎等疾病的病原体之一。其分为两个生物群,分别为溶脲脲原体生物群1和生物群2。研究表明二者的致病性有一定的差异。因此,为了阐明溶脲脲原体致病性,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在临床检验中,对溶脲脲原体生物群进行鉴定是必要的。在本研究中,使用Real-time PCR技术,建立了一种检测溶脲脲
随着性传播疾病的增多和广谱抗生素药物的广泛应用,STD门诊患者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的发病率逐步上升。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病原构成也发生了明显变化,白念珠菌感染比率下降,非白念珠菌感染比率上升并且出现耐药菌株。因此本文对本院STD门诊950例疑似念珠菌感染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标本进行菌种鉴定与药物敏感试验,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
淋病奈瑟菌(Neisseria gonorrhoeae,NG)是引起人类淋病及其相关疾病的病原菌。淋病的危害较大,不仅能产生多种并发症,也能促进HIV传播。近年来我国淋病的报告发病率虽有所下降,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抗生素治疗是控制淋病传播最为直接有效的措施,但因治疗过程中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导致NG耐药菌株不断增多。淋病及其耐药性问题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难题。我国自1987年加入世界卫生组织(
研制出一种快速、准确、简便的疱疹抗原快速诊断试剂盒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效益。本研究利用抗单纯疱疹Ⅰ型及Ⅱ型的单克隆抗体和彩色乳胶免疫层析技术,研制开发出了一种疱疹抗原快速诊断试剂盒,并初步评价了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目的:通过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时使用组织多普勒成像(DTI)技术对正常胎儿心脏功能进行分析。方法:对151例孕14周-38周间的正常胎儿用DTI技术记录心室心肌的最大运动速度,然后用脉冲多普勒技术记录心室流入道的血流速度峰值。结果:心室心肌的最大运动速度在舒张早期(Ea)和收缩期(Sa)随着孕周的增加而增加,但其在舒张晚期(Aa)的最大运动速度没有改变。在舒张早期,心房的血流速度峰值E与心室心肌的最
目的:探讨孕晚期盆底肌锻炼对正常分娩产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09年1月-12月,在本院接受产前健康教育的孕妇120例做观察组,孕妇自孕20周开始每日两次进行分娩球盆底肌锻炼,坚持到分娩。并在进入产程后宫缩间歇期骑坐在分娩球上,通过分娩球的力量减轻疼痛。同时,随机抽取我院2008年1月-12月入产房分娩的120例孕妇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及分娩并
目的:探讨胎儿三血管气管平面(3VT切面)对胎儿大动脉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2005年12月例该院产前超声筛查出的胎儿大动脉异常病42例,取胎儿心脏检查的常规6个标准切面,然后在四腔心观的基础上缓慢平行向胎儿头侧移动探头即可显示胎儿三血管气管平面,再叠加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各房室及大动脉血流分布和血流方向。结果:42例胎儿大动脉异常中34例3VT切面有异常,包括大动脉
目的:探讨超声判断胎儿心脏位置异常的操作技巧与诊断标准。方法:应用胎儿超声心动图,按照胎方位、腹腔脏器的位置和心脏三节段分析法判断心脏的方位。结果:超声检出胎儿心脏位置异常11例(11/12),包括右位心、左旋心、胸外心脏、连体双胎共同心脏等类型。超声漏诊右旋心1例(1/12),后经尸检发现。结论: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有助于早期发现胎儿心脏位置异常。
目的:探询逆灸对更年期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脾脏ER-α的调节机制.方法:将128只SD雌大鼠随机分8组,应用免疫组化、放射免疫等方法,观察10月龄逆灸对随后12、14、16月龄大鼠血清、子宫TNF-α及脾脏ER-α表达的影响。结果:随增龄各组大鼠血清TNF-α呈先降后升趋势,16月龄有显著性差异(P<0.05);子宫TNF-α则为先升后降趋势,各月龄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脾脏ER-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