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与地质工作布局

来源 :中国地质经济学会青年分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schengpeng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明确了基础地质调查工作主要任务是在重要经济区域、重点成矿区带、重大地质问题地区系统开展区域性基础地质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区域经济发展与地质工作布局,科学合理部署重要经济区的基础地质工作,是当前基础地质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的具体举措.本文分析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区划,结合目前国家宏观经济区划,针对融入区域经济的地质工作,阐述了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的重要经济区及其与地质工作布局的关系,并对重要经济区的基础地质工作提出了部署建议.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分析长江三峡库首区重力场变化近年来的时空分布特征,并研究重力场升降变化与构造活动以及地壳应力场变化的关系,指出长江三峡库首区应力场现阶段处于相对加强时段,且区域应力场方向为北东东-南西西.
本文主要讨论了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技术(INSAR)在地形变与地震监测中的应用,分析了InSAR和GPS技术在地壳形变监测研究方面各自的优缺点,由于这两种空间观测技术具有很好的互补性,因此INSAR与GPS集成可达到1毫米/年的精度,保证更有效地进行地壳形变监测与灾害预测预防研究,最后介绍了进行INSAR/GPS集成的DIDP法.
本文研究的是利用水准测量得到的垂直位移资料研究潜在震源力学参数的方法,并利用大同地震前和张北地震前的水准测量资料反演这两次地震前的力学参数.
据大量明代文献所记,主震发生于1556年2月3日,震中在蒲州-潼关之间,烈度Ⅻ,震级8(1/2),为主震-余震型,地带自咸阳绵延至襄陵,长约360km,发震构造可能是北北东向走滑断层。
首先回顾了中国的地震社会学的发展过程,论述了主要研究成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该文还对国际上开展的同类研究做了介绍和评价。该文最后对地震社会学的发展方向和完善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R为该作者在研究震磁关系时提出的一个新地磁物理量,意为磁静日Z分量白天最低值与地方时夜间零点值的比值。在研究中国几个基本台站的资料之后,发现R的年变化曲线具有明显的时间变化规律:年相对形态基本不随时间和地理位置而变化,但其零频成分明显随所处纬度的升高而升高;在时间域,则较明显存在约11年太阳周期变化成分。因为是绝对值的比值,从物理上讲,R既包括了S的部分特征又保留了地球磁场本身的其他某些特征。这些
阐述了主地震定位法的基本原理,分析了主地震法具体应用中的困难及解决方法。编写了一套主地震法定位程序,对1997年伽师强震群中Ms≥3.0地震进行了重新定位。所得结果与用常规方法所定地震位置比较,震中分布与所求震源机制解结果更吻合,震源深度集中在15~30km,定位走时残差降到常规方法的30℅,定位误差垂直向在3km内,水平向可控制在1.5km内。讨论了精确定位结果可能包含的构造意义。
根据离散元方法和分子动力学的原理,提出了一种能够模拟脆性材料动态破坏,尤其是压剪破坏的二维模型。把材料(岩石)离散为有相互作用的小圆形颗粒,每相邻的两个单元之间能够传递径向力、横向力及扭矩,粒子可以在全空间运动,其运动遵守牛顿第二定律,用中心差分方法逐步求得各个粒子在各时间的位置、速度及加速度,就可求得此色形随时间的动态演化。当两粒子间的作用力达到一定程度,即发生破坏。该模型可以考虑摩擦、粘滞、非
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和生命价值法测算出找矿、找水和减灾效果.得出地质大调查找矿效果普遍好于其他矿产勘查投资,找水勘查与其他饮水工程投资在解决人畜饮水方面效果明显,减灾投入产出比为1:4-1:8.
文章在公益性地质调查和商业性矿产勘查的定位、边界以及公益性地质调查和商业性矿产勘查共性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二者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