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Lisfranc损伤的临床及影像评估

来源 :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第19次全国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go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采用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的Lisfranc损伤患者进行术后中期的临床及影像学评估,回顾性研究此种方法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采用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的Lisfranc损伤患者33例(34足)进行至少2年的随访.影像评估根据术后随访时双足负重位下的正位、侧位、斜位X线片,观察跖跗关节的复位和复位丢失情况,以及螺钉断裂情况.末次随访影像评估骨关节炎的发生率,测量并比较双足距骨-第1跖骨角(TFMA)、1、2跖骨基底间距(MT 1-2)、第5跖骨基底-内侧楔骨间距(Cuneiform-MT 5).临床评估以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中足评分为标准.VAS可视评分评估疼痛.结果 共29例(30足)患者获得评均3.9年(2-5年)的随访,按Myerson分类,Type A 4例(4足)、Type B18例(8足)、Type B2 11例(12足)、TypeC1 4例(4足)、Type C2 2例(2足).单纯韧带性损伤(LD)6例、骨折脱位(FLD) 20例、合并Chopart关节损伤的Lisfranc骨折脱位(CFLD)3例.术后影像显示26例(27足)获得解剖复位,3例(3足)非解剖复位,螺钉临时固定期间无一例出现断裂情况.截止末次随访时无一例出现复位丢失.10例(10足,33%)出现创伤后骨关节炎,2例由于持续疼痛拟行关节融合术.伤后骨关节炎与非解剖复位及经跖跗关节的粉碎骨折呈显著性相关,而与开放损伤、合并楔骨、骰骨骨折、同侧肢体损伤和复合损伤无关.患足距骨-第1跖骨角(TFMA)正位片平均为5.6°(-4°-17°),侧位片平均为0.6°(-5°-5°);1、2跖骨基底间距(MT 1-2)平均为1.5mm (0-4mm);第5跖骨基底-内侧楔骨间距(Cuneiform-MT 5)平均为14.2 mm (9-20mm);均与正常足无明显差异.终末随访时VAS疼痛评分平均为3.6分.AOFAS评分平均为80.6分(60-100分),优(90-100分)11例、良(80-89分)16例、一般(70-79分)2例、差(<70分)1例.评分与患者年龄、性别、致伤原因、分类无关,而与合并同侧肢体损伤、解剖复位、合并Chopart关节损伤呈显著性相关.结论 本组随访表明早期行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可以为急性Lisfranc损伤患者提供解剖复位和稳定的固定,从而获得良好的短中期临床效果.然而对于单纯韧带性损伤(LD)和Chopart-Lisfranc骨折脱位(CFLD)的患者,继发的创伤性骨关节炎仍是影响疗效的主要问题.
其他文献
沸石分子筛膜是由沸石分子筛在多孔支撑体上结晶而成的致密薄膜,利用其均一、有序的孔道结构,可以实现物质分子水平的分离。MFI沸石分子膜具有三维十元环孔道结构,因其适当的孔
会议
研究目的:1、观察不同浓度川芎嗪对吊尾大鼠比目鱼收缩功能及肌浆网Ca2+-ATP酶活性的影响。2、对川芎嗪影响大鼠比目鱼收缩功能的可能机制进行初步探讨。研究方法:1、尾部悬吊法建立大鼠废用性肌萎缩模型,使用PowerLab系统、电子刺激器(SEN.3301)等仪器测定不同浓度川芎嗪灌胃给药后,大鼠比目鱼肌肌肉收缩功能的变化。2、利用定磷法测定不同浓度川芎嗪给药后,吊尾大鼠比目鱼肌肌浆网Ca2+-A
  目的 探讨采用第三代STAR非限制活动型假体进行踝关节置换治疗终末期踝关节骨关节炎的方法,探讨其近期疗效.方法 2012年3月至2013年4月,我科采用第三代STAR非限制活动型假
会议
学位
  目的 对使用前足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一组陈旧性Lisfranc损伤患者进行术后的临床及影像学评估,探讨此类损伤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回顾性研究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
  目的:通过分析采用术前计算机辅助手术设计结合CAOS微创手术治疗骨盆骨折与传统透视法行骨盆骨折内固定术的疗效差异,探讨计算机辅助手术设计结合CAOS微创手术治疗骨盆骨
会议
学位
学位
本研究从不同生境中筛选得到一株高纤维素降解放线菌SD1-4,通过形态、生理和分子研究,初步鉴定为链霉菌(Streptomyces sp.)。对SD1-4液态发酵产酶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初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