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甘蔗联合收获机械的发展潜力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来源 :广西糖料蔗收获机械化发展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ixin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简述了我国乃至亚州部分国家糖蔗种植业发展的状况,浅析今后甘蔗联合收割机械的需求空间及作业市场的回报率,并总结了收获机械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其他文献
弓形虫可感染多种动物,侵犯除红细胞以外的任何有核细胞,并在世界范围内流行。本文采用猪弓形体IgG抗体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弓形体病流行水平差异很大,而1980年于恩庶报道福建省四个县弓形虫的感染率为50.60%,2007年王隆柏等应用间接血凝试验(HIA),对福建六个地区弓形虫的感染率为20.0%-39.6%。这可能取决于暴发程度和其他疾病的混合感染。母猪和育肥猪感染率相较仔猪来讲高出很多。这可能由于
在福建省9个地区的29个猪场,检测1-8周龄仔猪粪便样品2173份,检测结果为:猪等孢球虫(Isospora suis)阳性场28个,占检测猪场数的96.56%;仔猪总感染率为9.76%(212/2173)。不同猪场仔猪等孢球虫感染率0.00%~27.78%,差异显著(P<0.01);阳性猪OPG值在25~115100,差异显著(P<0.01)。第1周龄至第8周龄仔猪等孢球虫阳性率3.36%~17
弓形虫从生物分类学上讲是单属单种,但是在兽医临床上的致病性却有很大差异,有的只能形成包囊呈隐形感染状态,有的则会造成死亡。虽然在临床表现各不相同,但在基因上的差异一般都小于1%。1941年,Satin第一次将分离到一株弓形虫命名为RH株。后面的研究人员根据分离的地域和来源又有ME49、Beverley、CEP等弓形虫株,在中国也分离出如SH、CN、QH、桂弓等弓形虫虫株。1995年,Howe等提出
本文探讨在母猪分娩前7天和哺乳期添加哺乳母猪营养补充料-D999利乳宝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选择预产期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妊娠母猪72头,随机分成2组,从分娩前7天开始至母猪断奶当天结束,试验组在哺乳母猪料中额外添加D999利乳宝0.5kg/头。天,对照组按正常饲喂哺乳母猪全价料。结果表明,D999利乳宝对仔猪的生长、哺乳期母猪背膘损失及母猪断奶后的发情、配种、受胎均有较大的影响。
母源抗体是指通过胎盘、母乳或卵从母体所获得的抗体,新生仔猪仅能通过母乳从母猪获得母源抗体。合理应用母源抗体预防仔猪疾病,利用仔猪获得的母源抗体得到被动免疫,可使其在淋巴组织发育不成熟时免受病原微生物的侵害。例如:在母猪分娩前1个月接种“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轮状病毒病三联灭活疫苗”,新生仔猪通过乳中的母源抗体能很好地中和摄入的病毒,故新生仔猪有较好的被动保护率。其他如猪瘟、口蹄疫、猪繁殖
猪的免疫应答是一个生物学过程,受到很多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得疫苗不可能提供完全的保护。一般情况下60-70%的保护率就足以有效地阻止疾病的在猪群的传播,所以疫苗接种的效果还是相当显著.做好疫苗接种,免疫程序的制定必不可少,除了参考成功经验之外,制定合理有效的免疫程序,还应考虑免疫谱的制定;疫苗的性质、种类及免疫的剂量、途径和方法;疫苗间的相互干扰和相互配合;首次免疫时间的确定;加强免疫与接
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疱疹病毒科a.疱疹病毒亚科猪疱疹病毒Ⅰ型(Suid HepervirusⅠ,SHV-Ⅰ)引起的包括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猪是本病病毒的天然宿主和贮存者,除猪以外的其它动物感染后均出现奇痒、发热和脑脊髓炎症状,并呈致死性感染。本病给养猪业造成的损失最大。国外对本病投入了较多的人力物力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国内近几年来由于人们认识到
克伦特罗(Clenbuterol,CL)是人工合成的肾上腺素β-受体选择性激动剂,养殖业上主要用于提高动物的胴体瘦肉率。因为其具有严重的副作用,许多国家已明令禁止在动物源性食品中使用盐酸克伦特罗。本研究通过制备CL人工抗原获得了高活性抗体,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CL抗原,以鲁米诺(luminol)为发光底物,建立直接竞争法检测分析盐酸克伦特罗。并对包被液、包被条件;封闭蛋白;孵育时间;酶用
本研究根据赤羽病毒(AKAV)的S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引物,RT-PCR扩增得到目的基因片段并克隆到PGM-T载体得到质粒标准品。通过对荧光定量PCR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检测AKAV的方法。该方法的检测敏感性达到926copies/25?L,并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特异性。本试验方法的建立对于加强进出口牛、羊AKAV的检验检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蔗糖产业是广西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从分析当前存在问题入手,从完善机制、加大投入、重点补贴、创新模式四方面就如何加快推进甘蔗收获机械化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可行的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