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湖鱼类增殖放流技术的探讨

来源 :2014中国南方渔业论坛暨第三十次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tjq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介绍了湖北省黄冈市太白湖渔场水产资源现状,探讨了太白湖渔场在大水面进行人工增殖放流、灌江纳苗、保护渔业资源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对于大水面增养殖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其他文献
采用流水式封闭呼吸装置对不同水温条件下(9~30℃)达氏鲟幼鱼的耗氧率和呼吸频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温度范围内,达氏鲟幼鱼耗氧率和呼吸频率都有随水温升高逐渐上升的趋势,耗氧率从9℃的(0.0314±0.0049)mgO2/(g·h)逐渐升至30℃的(0.2292±0.0276) mgO2.g-1·h-1,增加约7.3倍.呼吸频率从9℃的(57.88±14.04)次/min,逐渐上升至30℃
本文对射阳和大丰样本区的沿海滩涂大型池塘养殖成本收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型池塘养殖中可变成本比重占85%-89%,固定成本比重占11%~15%,成本构成中饲料、苗种及塘租成本所占比重较大.射阳、大丰样本区大型池塘水产养殖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1.21、1∶1.27,销售利润率为17.18%、21.37%.分析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稳定销售价格、减少病害发生、优化饲料苗种成本等提高大型池塘养殖收益的
本实验旨在了解普安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早期发育中氧化损伤程度和总抗氧化能力变化基础上,探究了维生素C(Vitamin C,Vc)对它们的影响.根据普安银鲫早期发育的特点,选取成熟卵,受精卵、原肠中期、心跳期和出膜前期四个胚胎期及孵化后的内源、混合和外源营养期三个时期为材料,采用生化方法测定了正常组及添加Vc组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
2013年5月和8月,在两次巨魾人工繁殖生产过程的苗种培育阶段,均发生了斜管虫病,经药物对比和梯度试验,对患病鱼种采用土霉素、苦参末和硫酸锌联合用药进行防治,死亡率低于20%.
2014年6月,从深水网箱养殖的患病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肝脏以及脑中分离获得一株细菌,命名为JC0628,将JC0628对罗非鱼进行人工感染致病性试验,试验感染罗非鱼表现出自然发病症状,确认分离菌株为军曹鱼暴发性疾病的致病菌.JC0628经形态学观察、ATB生化鉴定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为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iate),并
本文简要介绍了丝尾鳠生存的水环境特征,重点对丝尾鳠的营养成分进行了评价,通过不断开展野生丝尾鳗的采集、人工驯养繁殖研究工作,在提高养殖户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实现了对天然鱼类资源的保护.推广丝尾鳠特种养殖,有利于云南省桥头堡战略部署,推进西双版纳州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应用前景广阔.
蒙古鲌是上海市淀山湖的土著鱼类,个体大,生长快,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水域中蒙古鲌天然资源已严重衰退,许多湖泊串难觅踪影,市场上已成珍稀品种,本文从淀山湖水域收集野生蒙古鲌,在池塘环境条件下驯化培育出蒙古鲌亲本,开展人工繁殖、夏花培育、冬片培育等试验,总结出一套蒙古鲌全人工繁育技术,为解决规模化人工养殖过程中的苗种来源和保护传统特色水产资源起到参考作用.
稻田生态系统是一种良性循环的生态养殖模式,本文简要介绍了适用于稻田综合种养技术的稻田和水稻品种的特点,重点对稻田的改造、结构形式、施肥、消毒、放养、管理、捕捞和注意事项等内容做了详细的介绍,为农业技术推广做贡献.
利用野生成熟云南光唇鱼(Acrossocheilus yunnanensis)经注射催产激素后进行人工繁殖试验.结果表明:云南光唇鱼在乌江上游繁殖时间为5月,繁殖期水温为14~18℃.试验共催产雌性亲鱼41尾,成功产卵29尾,获卵37.9万粒.云南光唇鱼绝对怀卵量为10965~14389粒,平均13069粒;相对怀卵量为29~95粒/g,平均34.8粒/g.受精卵在水温(15.0±0.5)℃,经1
福建海洋与渔业司法鉴定中心从2006年建立以来,承接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法院、各社会团体及企事业单位、公民等委托的海洋与渔业污染事故案件27起,非污染事故案件18起;养殖池塘水产生物产量、产值评估案件21起;水生生物种类鉴定案件25起;其它鉴定案件7起.中心所提供的鉴定意见基本被各级法院审理案件时采信,在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化解矛盾冲突、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司法公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