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叶远志根中的口山酮(xanthone)类化合物及其抗氧化和扩血管活性研究

来源 :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尾叶远志的根的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进行了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从中得到了15 个口山酮(xanthone)类化合物,主要报道了新化合物的分离及结构鉴定以及部分单体的体外抗氧化及扩血管活性
其他文献
本文以抗肝纤维化药物阿魏酸钠(sodiumferulate,SF)作为水溶性模型药物,以HPMC为缓释辅料,采用湿法制粒将SF制成缓释片,经差式扫描量热测定法分析SF和HPMC的热力学行为,说明HPMC的玻璃化温度(Tg)与药物释放的关系.
本研究采用外科手术剥离皮肤,然后将它们置于Valia-Chien水平扩散上进行酮洛芬前体药物的经皮渗透和代谢研究,阐明酮洛芬前体药物经皮渗透和代谢的特征,为利用前体药物方法促进透皮吸收提供依据.
本文在探索TNBS与蛋白质反应过程的基础上发现在一定的反应时间范围内溶液中残存的小分子杂质不能对分析产生太大影响;由于聚乙二醇链之间的相互缠绕作用,RP-HPLC很难将修饰后的蛋白质逐一分开,但从谱图上可以看出修饰产物的生成.本文采用碘和氯化钡染色聚乙二醇,这种染色方法特异性好而且灵敏度高,而且采取了聚乙二醇作为分子量标记,由于聚乙二醇的迁移行为与修饰后的蛋白质相似,所以适合用来确定分子量.
本文旨在制备复方中药多元定位缓释给药系统并进行体内外考察,,结果表明,麝香保心pH依赖型梯度释药微丸中的冰片和人参总皂苷在体外缓释的同时达到了同步释放,其在人体内随着胃肠道的转运具有pH依赖性崩解溶散的梯度释药特征,在体内具有起效迅速、药效持久缓和的特点,指标性成分冰片在人体内的动力学特点具有梯度缓释特征.
本文介绍了药物经皮给药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药物与载体相互作用(药物或前药的选择、化学能的控制、离子对、集聚和共融系统)、脂质体及其类似物(包括转运体、醇质体、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脂质体)、改变皮肤角质层(包括水合作用、化学促进剂),绕过/除去皮肤角质层(包括微针法、角质层脱离技术、毛囊途径)、电辅助方法(超声导入、离子导入、电穿孔、磁促渗、光机械波促渗).并介绍了化学促进剂、超声导入、离子导入和电穿孔
本文合成了聚乙二醇化聚十六烷基氰基丙烯酸酯(MePEG-PHDCA)双亲嵌段共聚物,采用此载体材料通过均匀实验设计法优化制备三种不同粒径(分别约为80nm,170nm,250nm)和表面三种不同分子量单甲氧基聚乙二醇(2000,5000,10000)修饰的隐形纳米粒,对其相关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表征,并考察了纳米粒胶体溶液的聚集稳定性.
本文旨在探讨板蓝根5个化学部位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Ⅰ)的活性及作用机制,利用Hep-2细胞体外培养系统,通过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PE)、噻唑兰(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测定板蓝根不同化学部位抑制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对Hep-2细胞的感染作用;以治疗指数(TI)为评价指标,比较各部位抗病毒活性强弱,结果表明,板蓝根在体外主要通过抑制生物合成而发挥抗HSV-Ⅰ作用.
本文总结与介绍了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研究状况及所面临的问题,探讨了复方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与手段,为更好地开展复方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参考.
本文制定和执行了一套从原料银杏叶到制剂杏灵颗粒整个生产过程全面控制产品质量的企业标准,国标和企标两套标准同时执行,经过一年多来的生产实践,我们的产品经药检所抽验均为合格产品,证明了该质量标准控制体系是保证中药制剂质量稳定性的坚实基础,也是中药质量标准化管理的方向。
本文旨在对白术炮制过程中白术倍半萜类化合物的转变及其机理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白术中苍术酮不稳定,炮制过程中苍术酮遇热、见光分解为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Ⅲ和双白术内酯,使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Ⅲ含量升高,但炒制时间长、温度过高,会使白术内酯Ⅲ含量下降,转化为白术内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