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上下反角的三角翼动态力学性能水槽实验研究

来源 :第十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hao_an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不同反角的三角翼在大迎角俯仰机动时的非定常气动力及其动态流动特性开展实验工作。实验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陆士嘉实验室低湍流度回流式水槽中进行。所完成的动态半模实验,选用三角翼模型的根弦长为150mm,后掠角为50度,三角翼所采用反角范围为-20~+20度,每5度为一个间隔,通过不同角度的连接角片改变三角翼的反角。
其他文献
大型风力机设计对获取翼型更加全面、准确的动态载荷提出更高要求,研究翼型横摆振荡动态气动特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翼型动态“掠效应”首次开展了横摆振荡风洞试验研究,研究表明:横摆振荡翼型的气动曲线存在明显迟滞效应,吸力面压力周期性波动是主要诱因,且随着振荡频率、初始迎角和振幅的增加,气动迟滞特性均增强;升力和压差阻力随横摆角变化的迟滞回线呈`W”型,俯仰力矩迟滞回线呈“M”,型,升力差量迟滞回线呈“
起落架是现代大型飞机进场、降落阶段最主要的一类机体噪声源,对其噪声特性及相关降噪方法开展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由于起落架构型非常复杂,其产生的气动噪声中包含了多种不同类型的噪声,如钝体分离噪声、湍流撞击噪声、流激振荡噪声和空腔声共振噪声等。因此,有必要对起落架中某些典型发声部件的远场噪声特性和降噪方法开展深入研究。
本文主要通过热线风速仪研究了沟槽对大雷诺数(Ree≈3000)平板边界层的影响以及沟槽沿流向减阻效率的变化和不同沟槽尖峰对减阻带来的影响.在来流风速为3.55m/s时,宽1.6mm、高1.6mm的三角形沟槽对平板边界层的摩擦阻力有很好的减阻效果,并且沿流向的减阻效率基本一致.
在涡轮叶片冷却设计中,准确地预测叶片外换热系数和主流温度分布,有助于提高叶片寿命预估精度和指导叶片冷却结构设计。本文采用Texstan程序和CFX两种数值计算方法对文献经典叶片C3X叶片进行外换热计算,并与其试验数据进行对比,研究了湍流模型、湍流尺度及祸合计算与非祸合计算对叶片外换热系数的影响,给出了合理的参数设置建议,同时对叶身不同位置气膜孔出流后的外换热系数和气膜有效度进行了数值研究,拟合出相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型飞机使用量增加,飞机的噪声污染也越来越严重。而人们对飞机噪声的要求也更加严格。适航标准对民用客机气动噪声水平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在起飞和着陆阶段时的小迎角阶段,前缘增升装置的噪声是主要的噪声源。针对高升力翼型前缘缝翼的气动噪声问题,本文以某三段翼增升装置模型为实验模型,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DS气动声学风洞开展实验研究。
研究就非细长三角翼在动态俯仰过程中的非定常气动力迟滞效应开展测力实验和PIV流场速度测量。实验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陆士嘉实验室回流式水槽中开展,实验模型为后掠角40°的非细长三角翼半模,通过伺服电机驱动的曲柄滑块机构实现模型的俯仰运动方式,模型的俯仰范围为+60°~-60°,运动时的平均俯仰角为模型的零度迎角。
边界层从层流状态向湍流状态转抉的现象在工程应用和理论研究中就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边界层转扳的深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这一个复杂的物理现象,并且有助于建立更加简单可靠的转扳计算模型,从而使得在工程设计中对于转换现象有更加准确地评估。我们通过风洞试验,使用热线风速仪对边界层的流动现象进行测量,进一步分析转扳的过程。
针对低雷诺数条件下螺旋桨的远场气动噪声问题,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DS气动声学风洞开展实验研究。螺旋桨的噪声是在宽频噪声的基础上叠加了一系列的离散噪声,其中离散噪声可根据声源特征进一步区分为厚度噪声和负载噪声,是分布在桨叶通过频率及其更高谐波频率上的离散噪声;而宽带噪声则是由湍流或其他随机相互作用引起桨叶上的随机脉动载荷所导致的。以不同平面外形的螺旋桨为研究对象,改变实验段风速和螺旋桨转速以获取不同工
由于固定翼微型飞行器使用小展弦比飞翼气动布局具有翼载低的特性,在大迎角下易受到不稳定气流的影响,在翼身的背风面产生非对称的流动拓扑结构,进而逐步引发成为大振幅的自诱导滚转振荡,严重影响其航拍任务和操控稳定性。因此,围绕这一气动设计问题,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陆士嘉实验室开展通过流动控制技术抑制小展弦比机翼自诱导滚转振荡的实验研究。
本研究就在地面效应下同向不等强度涡对的融合过程及演化规律开展实验研究。实验依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陆士嘉实验室的回流水槽设备。通过使用弯板作涡发生器形成不同强度比的同向不等强涡对,并且在涡对的下方布置平板,通过调节平板的高度研究不同程度地面效应对于涡对演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