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清风痛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文献研究

来源 :第七届国际中医风湿病学术大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九届风湿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a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客观评价正清风痛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为临床上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提供指导;方法:运用系统评价方法,以正清风痛宁(青藤碱)/类风湿关节炎为检索词,检索1979年-2011年在国内外公开发表的中英文文献,规定统一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采用RevMan4.2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7篇文献进行荟萃分析;结果:P=0.93(P>0.05),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保持选项不变,合并效应量OR=5.86,95%CI(3.99,8.60);合并效应量的检验Z=9.02(P<0.00001);结论:正清风痛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与雷公藤多甙片对比有较明显的优势.
其他文献
风湿病是一类临床最常见的难治性的多发病、疑难病,与自身免疫系统相关,病变部位涉及骨关节、肌肉、软组织和结缔组织等,病因与环境和遗传相关,病机不明,病势缠绵,容易致残,缺乏特效或根治方法.中医将风湿病归属于"痹病"或"痹证"的范畴.随着中医痹病学科及风湿病专科的建设,中医药防治风湿病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云南省名中医吴生元教授继承吴佩衡扶阳学术学术思想,将仲景《伤寒论》活泛用于临床实践,结合自身临床经验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慢性炎症性结缔组织病,其病因病机复杂,病程多表现病情加重与缓解交替.治疗上活动期多以西药治疗为主,中药辅助;缓解期多以中医治疗为主,配合西药治疗.临床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优势可见,疗效明显.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主要累及中轴关节的慢性炎性疾病,疾病晚期可导致患者脊柱关节活动受限、强直及关节畸形,致残率高.全国名老中医阎小萍教授继承焦树德教授经验,提出AS的中医病名"大偻",并根据长期辨治大偻的临床经验,创立了"寒热为纲"的辨证体系,以抓患者主证为特点,提纲挈领的概括了AS的证候. "寒热为纲"的辨证体系是在阎小萍教授早年提出的2期6型
金明秀教授为国家级名老中医,现任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指导教师,多年来一直从事临床工作,对于痹证的诊疗积累了丰富经验,尤其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治疗见解独到,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及病情活动与肾虚、痰瘀关系密切,确立益肾壮骨蠲痹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本文首先论述了金明秀教授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认识,认为在导致类风湿关节炎病变的诸多要素中,肾精亏虚是根本,决定其是否发病,痰浊、瘀血是标,
痛风是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高尿酸血症是脑血管意外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尤其是缺血性中风与腔隙性脑梗。Pintoc等随访140例发生中风的高血糖、高血压患者,发现有46%的患者再次中风或者发生心梗后死亡,测定死亡患者的血尿酸值均>420umol/L。大量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高尿酸血症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他对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乃至预后有重要影响,其发生机
文章介绍了干燥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并对干燥综合征进行辨证与辨病论治,并通过包括皮肤干燥、口腔粘膜溃疡、皮肤紫癜、荨麻疹性血管炎以及皮肤血管炎等实际案例,进行临床分析。
娄多峰教授是著名的中医风湿病专家,在治疗产后风湿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临床辨治遵循"虚,邪,瘀"治痹理论;病因病机:正虚邪侵,脏腑失调,营卫失和,阴阳失济,感受风寒暑湿燥邪,气滞湿阻血瘀,不通不荣而发痹病;治宜:调理脏腑,标本同治;调和营卫,解表透邪;行气疏郁,通络达邪;调理阴阳,扶正祛邪;牢记产后,重沟通,擅调护.
李中宇教授认为痛风多因饮食不节,过食膏粱,或先天不足,脾肾亏虚,运化失司,导致湿、热、瘀等互结,流注关节,阻滞经络,为痛为肿,发为本病.提出急性期需清热解毒、凉血消肿、通络止痛;缓解期需健脾益肾、除湿通络的治疗原则,同时注重并发症的治疗及饮食调理.采用中医药分期辨证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将其治疗痛风的临床经验加以总结.
患者青年女性,主因间断发热2周,多关节肿痛l周入院,入院后查抗核抗体谱、类风湿相关抗体谱均为阴性,HLA-B27阴性,骶髂关节核磁共振成像未见明显异常,血沉及C反应蛋白显著升高.经化验无结核、病毒、呼吸道病原体感染证据.给予美洛昔康片及中药白虎加桂枝汤治疗2周,热未退,关节肿痛未消,反而出现呕吐,经胃镜病理示(幽门口溃疡)粘膜中度慢性炎,活动Ⅲ级,溃疡形成.幽门螺杆菌DNA探针检测结论:检测到Ⅰ型
目的:探讨陕西省名老中医王素芝主任医师治疗痹证患者汗证的临床经验.方法:跟师学习,收集整理其医案、临床心得,归纳总结.结论:营卫不和、里热炽盛、湿热熏蒸、阴虚火旺、阳气成微、正邪交争是汗证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不能盲目的止汗,首先要辨虚实.虚则多由气虚、阳虚、阴虚所致,实则多由营卫不和、风湿外浸、湿热内蕴、热炽气分所致.治疗上本着"实者泻之,虚者补之"的原则.辨证分为风湿汗出证、湿热内蕴汗出证、热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