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明秀教授益肾壮骨蠲痹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证经验总结

来源 :第七届国际中医风湿病学术大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九届风湿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828943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明秀教授为国家级名老中医,现任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指导教师,多年来一直从事临床工作,对于痹证的诊疗积累了丰富经验,尤其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治疗见解独到,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及病情活动与肾虚、痰瘀关系密切,确立益肾壮骨蠲痹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本文首先论述了金明秀教授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认识,认为在导致类风湿关节炎病变的诸多要素中,肾精亏虚是根本,决定其是否发病,痰浊、瘀血是标,决定了病情进展的速度.两因相合,最终出现关节骨质的破坏,关节畸形变,日久出现关节强直,不能活动.其次总结了金明秀教授益肾壮骨蠲痹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确立益肾壮骨、蠲痹通络法,治病求本.导师临证中通过填补肾精法,以达到益肾壮骨的治痹证的目的.根据阴阳偏衰(盛)的不同辩证为阳虚寒痹证、阴虚热痹证证型.用药规律方面,导师在确定益肾壮骨,分型论治的基础上,针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致病特点,活用祛风药、巧祛其湿及善用虫类药搜风剔络和善用藤类药以通痹,见解独到,配伍合理,临床疗效显著.
其他文献
宋南昌认为风湿类疾病常侵犯关节及附近的结缔组织,和中医定义风湿病为"筋痹"不谋而合,故选用筋结处穴位每获奇效.宋老擅用"夹脊温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针刺"四关穴"为主配合"旭痹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泄热化瘀法"治疗急性发作期痛风性关节炎.宋老认为本病急性发作期往往湿、热、痰、瘀并存,病机为湿浊热毒下注,痹阻关节经络,不通则痛。《万病回春》云“一切痛风肢体痛者病属火、肿属湿……,所以膏粱之人,
本文结合临床验案介绍了董振华教授运用经方加减治疗临床上常见的风湿免疫系统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和白塞病的经验,并对各验案的诊疗过程,逐一分析了中医诊疗思路及遣方用药特点.针对风湿痹证,董振华教授重视引古论今,辨病辨证相结合,将古症和今病联系并扩展,严格对疾病进行西医诊断,谨守审病求因的辨证步骤,不拘古方,分别应用了《金匮要略》治血痹之黄芪桂枝五物汤合经验方"四藤一仙汤"以益
痛风是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危害很大,这一疾病应该引起医生及患者的高度重视.痛风急性期的治疗共有三大类有效药物: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及糖皮质激素.秋水仙碱仍是治疗痛风尤其是重症急性发作时的有效药物之一,但秋水仙碱既不能抑制尿酸的生成,亦不能促进尿酸的排泄.导师金明秀教授从事风湿病临床多年,经过多年对经典及现代医籍的认真研究以及对临床实践经验的逐渐总结,导师金明秀教授认为本病是本虚标实之证
目的:探讨陕西省名老中医王素芝主任医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经验.方法:跟师学习,收集整理其医案、临床心得,归纳总结.结论:正气不足、感受外邪、痰瘀痹阻是RA的病因病机.本病为本虚标实,肝肾气血不足为本,风寒湿、湿热、瘀、痰等实邪阻滞为标.治疗应处理好正邪、标本的关系,根据邪正标本的对比,决定治疗重点.治法常采用补肝肾、强筋骨、祛邪蠲痹、活血化瘀、化痰通络、清热祛湿和温经散寒.辨证分为寒湿痹阻证、
痹证是一系列以肢体疼痛不适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和疑难病,近几年来随着气候的变化,生活环境的变迁,饮食结构的改变,香港有逐渐增多之势,其病因错综复杂,病症轻重不一.乌头汤方不但能温经散寒,而且能祛风除湿,和营止痛,通过温经散寒,祛风除湿,使风寒湿邪消声匿迹,机体得到改善.凡是由于风寒湿侵袭所引起的病变,无论男女老少,病程的长短,病症的轻重,病变在表或在里,或四肢关节,或在腰部,只要病机吻合,方药对证,
董振华教授认为干燥综合征血小板减少的急性期多责之于火邪为患,有实火与虚火之分;慢性期多以气血两虚证为主.虚火者治以滋阴清热、凉血止血;血热妄行者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未经激素治疗或反复发作的慢性期患者,治以补气养血摄血,临床灵活加减化裁,取得较好疗效.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手足小关节,心、肺、神经系统等亦可受累.类风湿关节炎属于中医"痹证"范畴,又常被称为"旭痹"、"历节病"等.主要临床表现为肢节肿痛,屈伸不利,晨僵,筋骨肌肉疼痛、酸楚、麻木,甚或关节僵硬变形,周身乏力等.笔者认为痹证的发生,是正气不足,主要在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常.肝主疏泄,主藏血,在体合筋,其华在爪;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四肢
风湿病是一类临床最常见的难治性的多发病、疑难病,与自身免疫系统相关,病变部位涉及骨关节、肌肉、软组织和结缔组织等,病因与环境和遗传相关,病机不明,病势缠绵,容易致残,缺乏特效或根治方法.中医将风湿病归属于"痹病"或"痹证"的范畴.随着中医痹病学科及风湿病专科的建设,中医药防治风湿病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云南省名中医吴生元教授继承吴佩衡扶阳学术学术思想,将仲景《伤寒论》活泛用于临床实践,结合自身临床经验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慢性炎症性结缔组织病,其病因病机复杂,病程多表现病情加重与缓解交替.治疗上活动期多以西药治疗为主,中药辅助;缓解期多以中医治疗为主,配合西药治疗.临床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优势可见,疗效明显.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主要累及中轴关节的慢性炎性疾病,疾病晚期可导致患者脊柱关节活动受限、强直及关节畸形,致残率高.全国名老中医阎小萍教授继承焦树德教授经验,提出AS的中医病名"大偻",并根据长期辨治大偻的临床经验,创立了"寒热为纲"的辨证体系,以抓患者主证为特点,提纲挈领的概括了AS的证候. "寒热为纲"的辨证体系是在阎小萍教授早年提出的2期6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