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计量器具质量分级评价模型的方法研究

来源 :2016输变电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gjitianya198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量器具质量分级评价模型作为计量器具质量分级评级体系的核心,具有重要地位,它需要兼具灵活性、可扩展性及通用性.本文从数学建模的方法出发,基于线性加权法建立了一套通用的数学模型,并基于层次分析法与方差分析法着重研究各级指标的主观或客观权重,使评价模型更为科学、合理.
其他文献
分布式电源及各类柔性负荷的大量接入决定了主动配电网管控架构在满足电力系统分布化趋势的同时,也面临着保证系统能量动态平衡、提高电能质量水平的重任,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客观公正且精确有效的主动配电网能源管控架构综合评价体系.针对集中式管控、集中-分散式管控、分布式管控三种管控架构的特点,提取影响主动配电网能源管控的主要因素,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对层次分析法(AHP)确定的主观权重进行调整,得到
针对目前城市配电网建设的现状,研发了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环境的配网故障信息统计分析系统.该系统通过抓取调度自动化系统(OMS)、设备资产管理系统(PMS)和故障抢修系统(TCM)中的故障信息、设备运行数据、设备状态数据进行挖掘和智能处理,在广域专网上打通了跨专业、跨单位、跨区域的现实壁垒,实现了对上海市配网运行状态在不同季节、不同负荷、不同运行方式等条件下故障信息统计分析的目标,通过对上述配电网故障信
呈现一种全绳索吊床式架空电力线路保护网,保护网设计成数条横扛绳和一个围框绳,横扛绳延伸围框绳外面,绳端作成O环,承载绳挂点设置在横担或塔身处,在地面设置4根浪风,分别挂住保护网边角,把保护网撑开遮盖被保护电力线路.本文从解决方案、关键技术、设计应用和施工工艺等方面进行论述介绍,指出全绳索吊床式电力线路保护网有如下特点:被跨越电力线路上面遮盖的全绝缘绳索保护网;承载绳在塔身支撑点灵活设置;设置了浪风
电能计量作为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其量值的准确可靠对于供电和用电双方的经济利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电能计量器具质量的优劣更是直接影响计量工作公正性和公平性的首要因素.本文基于大数据理念,从电能计量器具实验数据出发,构建了面向国家电网公司电能计量器具到货前抽检环节的质量分级评价体系.将到货前抽检环节的全部试验分为一、二级指标,并依据权重对其进行量化评价,最终得到计量器具在该环节的量化评价结果.将此结果作
本文阐述了继电保护的基本工作原理,对继电保护装置的一般要求和它的基本组成部分.结合本试验站网络试验系统的主系统图和网络合成试验原理接线图,分别介绍了短路试验变压器继电保护设置的具体情况以及对合成试验回路有关设备的保护要求.对国内各网络试验站有一定参考价值.
针对光伏发电现场出现的直流监测通讯回路过电压保护器的放电管持续闪烁放电,导致放电管损坏并烧毁印制板的事故,根据对事故中各设备的录波情况进行分析,事故主因是由逆变器开关管工作过程中对地产生的共模电压未得到有效抑制而引起的,表明了共模电压抑制技术的重要性,指出在光伏电站投运前应对各相关设备电磁干扰进行专门的、严格的检测.
近年来,随着中国电力系统的飞速发展,尤其是直流输电工程日益增多,有源光电式直流电流互感器(OCT)在国内换流站有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对OCT的原理和结构进行了介绍,并对其现场校验方法进行研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给出异地同步测量法,最后通过现场试验进行验证.有源光电式直流电流互感器在高压绝缘和计量准确性等方面同其它直流互感器相比有较大的优势,适合在换流站中使用。异地同步测量法有效解决了换流站内被试品与标
线路零序阻抗等参数在实测过程中由于需要线路两端接地,因此在地磁感应电流环境下,会有具有直流特性的电流流过导线,另外在直流输电单极运行情况下,也会有直流电流流过线路,对线路参数测试结果带来影响.论文通过建立哈密地区某线路零序阻抗实测PSpice仿真模型,得出在不同直流电流影响下,测量得到的电流值幅值及初相角变化规律,并通过在单极运行情况下,对某线路零序阻抗实测,验证了线路参数在直流偏磁影响下测试结果
该文旨在从理论上分析双馈风机组成的大规模风电场集中接入对电力系统暂态功角稳定性的影响.首先,根据双馈风机的暂态特性,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电力系统暂态功角稳定分析的双馈风机简化模型,并讨论了利用直流潮流计算方法研究风电接入前后系统暂态功角稳定变化趋势的合理性.其次,在双馈风机简化模型和直流潮流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扩展等面积定则分析了双馈风机接入两机系统后系统暂态功角稳定性的变化,提出一种判断风电接入对
本文从智能电网的角度及智能用电的需求出发,提出分布式电源"即插即用"的概念,从即插即用设备的信息交互与即插即用后的管理技术两个层次深入研究.本文首先研究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形式的分布式电源接入,提出两种不同类型的分布式电源"即插即用"方案并进行了系统开发,指出构建开放的通信架构,形成一个“即插即用”的环境,使电网元件之间能够进行网络化的通信是分布式发电设备“即插即用”的基础;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