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优先”正颌正畸治疗对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髁突位置的影响

来源 :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wei3136240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研究分析"手术优先"正颌正畸治疗对骨性Ⅲ类错牙合 畸形患者髁突位置变化的影响. 研究方法:本文研究对象为2012-2016年就诊于江苏省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的正颌患者.符合纳入标准14 人,年龄介于19-37 岁.术前、术后一周以及术后正畸结束行CBCT 检查.使用Simplant11.04 对髁突矢状面、冠状面及横断面三个轴向角度以、髁突高度、宽度、体积及关节前后间隙进行测量. 研究结果:1)冠状面及矢状面上两侧髁突角度在术前、术后及治疗结束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横断面上则可观察到双侧髁突轴向与矢状面之间的夹角术前与术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2)术前、术后及治疗结束髁突高度、宽度及体积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侧髁突位置均呈现出术前处于关节窝前位,术后移动至中位,治疗结束时再次移动至前位的现象,且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结论:"手术优先"治疗后髁突轴向角度在横断面上术后较术前减小即髁突向内旋转,且术后一年仍在持续减小.术前髁突位于关节窝前位,术后后移至关节窝中位,此后有再次移向前位的趋势,但较术前位置仍靠后.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本文介绍一例半侧颜面发育不全伴喙突过长导致开口困难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过程,探讨肌电检查在诊断喙突过长引起张口受限中的作用.研究方法:患者为21 岁男性,主诉面部偏斜,张口发紧不适.临床检查发现其面部左右不对称畸形,张口度约30mm,张口时左偏,左侧牙齿反合,左耳小.对其进行CBCT 检查,将DICOM 格式的数据导入MIMICS 19.0 软件进行三维重建.髁突顶点至下颌角点测量升支高度,
研究目的:研究T1-2N1 口腔癌患者颈清扫术后放疗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所需的费用与产生的生存质量收益的比较,为医疗决策提供依据 研究方法:通过四种MARKOV 状态(无疾病,被救治的,转移的,死亡)来模拟生存曲线.MARKOV 状态以一年为一个单位进行转换,每次转换时在该MARKOV 状态赋予相应的生存质量与花费. 研究结果:队列分析发现在整个生命周期,术后放疗更少的成本(-12650CNY)获得了
研究目的:研究和探讨数字化技术指导下颌下缘去骨成形术与正颌手术同期进行以矫治牙颌面不对称畸形的可行性和效果.研究方法:对已完善术前正畸治疗、拟行正颌手术的牙颌面不对称畸形患者,术前通过ProPlanCMF 软件模拟手术并预测术后效果,从中选出单纯行正颌手术预计下颌下缘仍将不对称的患者(共计16 例)设计下颌体下缘去骨修整方案,利用Geomagic Studio 软件制作数字化导板并通过3D 打印机
研究目的:探讨三维打印个体化钛板及修复体在颅颌面畸形整复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从2017 年至2018 年,8 例口腔颅颌面畸形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包括牙颌面畸形4 例,陈旧性面中部骨折4 例.术前利用虚拟手术软件进行手术规划,确定具体的手术方案.将手术方案数据导入导板设计软件,并制作出手术导板及个体化植入物,包括截骨导板、定位导板、个体化固定钛板、修复体等,然后进行金属三维打印.在术中使用截骨导板
研究目的:研究正常人面部表情运动时口周软组织特征区域的动态变化,为正颌临床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利用Dynamic 3DMD 成像系统采集30 名志愿者[ 男性13 人,女性17 人,平均(26.7±2.6)岁 ]微笑、撅嘴、鼓腮运动时的面部信息,并在3DMDvultus 软件中对三种表情状态下面部软组织的动态变化进行三维定量和定性分析.研究结果:微笑时双侧口周标志点运动位移及速度的变化差值较鼓腮、
研究目的:医学教育具有课程多、学制长,实践性强等特点;由于学时的限制,课堂上老师只能选择主要的知识点进行讲授,有些重点和难点不能详细展开,也没有时间及时介绍学科前沿的理论和技能知识.同时,关于课程内容的讨论、课后疑难问题解答、师生互动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随着科技在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通信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保证课程能被学生充分接受和理解,我们通过结合微信平台及问卷网(wenjuan.c
研究目的:本研究介绍了一种用于板制造的计算机辅助手术模拟(CASS)方法,并评估了其定位上颌骨的准确性和时间成本. 研究方法:通过CASS 方法制造的传统型中间板用于正颌术中上颌骨复位; 通过术前和术后1周获得的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评价该方法定位的准确性和时间成本. 研究结果:最大位移偏差在出现在垂直方向,为1.86mm,最大的角度改变为以水平向为轴的旋转,为1.95°.使用该方法的总时间成
研究目的:下颌小舌是临床上重要的解剖学标志,其位置在各种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是使用锥形束CT 来探讨具有不同下颌角大小的人的下颌小舌的位置是否存在变化.研究方法:我们设计了一项回顾性研究,其中包括从2015 年1 月至2017 年1 月招募的407 名成年汉族人.为了测量下颌小舌的位置,我们使用了锥形束CT 测量了下颌小舌最高点至同侧乙状切迹最低点(LN)、下颌升支前缘(LA)、
研究目的:研究下颌前突和下颌后缩患者在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术(SSRO)术前术后髁突位置变化之间的区别,并分析髁突位置变化与颞下颌关节匹配度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30 例于2014-2017 年就诊于华西口腔医院的患者(下颌前突患者19 例,下颌后缩患者11 例),所有患者均行单纯双侧SSRO,利用患者螺旋CT 资料进行三维重建,分别比较患者术前、术后一周、术后长期(不短于6 个月)的髁突位置
研究目的:目的:研究骨性 Ⅲ 类错畸形患者面部软硬组织三维方向上变化的相关性及手术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比率,以期更好地对术后软组织外貌进行预测. 研究方法:方法:对20例骨性 Ⅲ 类错畸形成人患者分别于术前2 周及术后3 个月进行颅面CT 扫描三维重建及面部软组织3D 摄影成像,采集的数据导入Dolphin 软件转换为三维面像数字化模型,建立三维测量坐标系(轴面、矢状面及冠状面),筛选19 个软硬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