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和实践

来源 :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分析了改变传统的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强调了逻辑思维、编程方法是学习程序设计的重要内容,并重点强调了逻辑思维训练对编程能力提高的重要性。提出了课程设计是程序设计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课程设计中锻炼实践动手能力是提高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论文最后以山东交通学院信息工程系在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方面的实践范例,验证了只有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才能达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IT人才的最终目的。
其他文献
针对嵌入式系统的发展要求,本文在对嵌入式系统结构课程知识点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向目标的嵌入式系统结构教学方法,包括知识点细化、难点分解与形象化,并列举实例,强调在嵌入式系统结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是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专业对该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围绕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研讨了计算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提出了一些课内外教学、考试方式改革的思想和建议。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文重点讨论了作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阐述了对这些问题的观点,对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讨论。
软件文档的编制是软件工程中的重要环节。本文描述了一个为软件工程实践教学平台所设计的文档编写工具,它采用了可扩展置标语言XML和InfoPath表单处理工具,既保证了文档遵循相应的文档规范,达到正确性和完备性;又使得在文档编制过程中,用户不需了解XML的知识,达到很好的直观性和易用性。该工具近年未在教学实践得到成功应用。
根据不同维度,对电子学档进行归类研究,分析不同类别电子学档的结构框架,得出不同电子学档的共用学习数据,也提出不同电子学档应具备的个性学习数据,有利于在电子学档的辅助系统中为用户提供电子学档结构帮助,促进电子学档标准结构的推广,有利于电子学档的交流和共享。
本文首先探讨了在采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时可能产生的割裂教师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得课堂气氛沉闷的弊端。为了解决这种弊端,结合《微机原理与接口》课程实践,提出了一种在课堂练习环节中有效解决该问题的方法。该方法建筑在一套《教学课件管理平台》之上,并充分利用了数据库技术、VC.Net技术和flash技术,从而有效地改善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质量。
软件工程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其理论性和实践性要求都比较高。为了提高软件工程课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结合本课程的特点总结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集科学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就新课导人、难点突破、课堂组织及教师应具备的素质等诸方面进行了探讨,在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方面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按照“加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的几点意见”要求,通过对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情况的调研分析,结合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现状,介绍了学校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在5个方面进行的教学实践。
教师依据实际情况,结合本校的多媒体设备条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知识,开发具有高职特点的计算机CAI课件来辅助教学,可有效再现真实环境下的工作过程,有助于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实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为社会培养极需的高技能人才。
为提高TCP/IP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教学效果,通过精选内容、讲解专题、剖析实例等方法,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实践结果表明,该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工程专业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