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面向农村留守儿童开展手机阅读服务的思考--基于江西省安义县部分留守儿童手机阅读的调查

来源 :中国图书馆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hb0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江西省安义县部分留守儿童为例,在调查、分析留守儿童手机阅读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公共图书馆为留守儿童开展手机阅读服务的对策,以提升留守儿童手机阅读效率。
其他文献
由于未成年人具有与成年人截然不同的性格特点、阅读习惯和喜欢风格,在具体的阅读推广实践工作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其特殊性.本文笔者紧密结合自身在九原区图书馆的工作实践,分析了在当前形势下区县级公共图书馆做好未成年人阅读推广工作的重要作用、存在问题和改进策略,对于指导区县级公共图书馆做好未成年人阅读推广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指导意义.
公共图书馆利用丰富多彩的少儿读者活动做未成年人阅读推广,已经是图书馆界未成年人阅读推广的主流模式和有效手段.公共图书馆应当发挥创新意识,加强馆藏建设,创新服务理念,针对少儿读者不一样的生理、心理特征,通过类别众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读者活动,为少儿读者提供更好的阅读服务体验。
长久以来,一谈到亲子阅读,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工作重点总是放在丰富馆藏资源、图书推介、搞阅读活动方面,却往往忽视了读者社群的建设和服务营销,没有形成粉丝经济;同时,推广效果受到地域、时间的限制,受众也往往局限在一定范围内,活动没有形成品牌和影响力,与重视社群建设的自媒体平台动辄百万及用户的规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公共图书馆应该抓住机会,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社交媒体,积极向读者传递服务信息,建设读者社群,
如何提升未成年人阅读品牌活动的品质和效能,成为图书馆界面对的共同课题,它关系到未成年人阅读推广工作能否更加顺利地开展,以及我国未成年人的阅读状况能否继续改善。运用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理论对“悦读园”活动考察后,发现其中存在推广主体单一、缺乏常规活动、推广渠道略显单一、推广对象范围狭窄、未建立有效的推广效果评估体系等具有一定普遍性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做到:使未成年人成为推广主体,图书馆由“主导
图书馆儿童阅读活动品牌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方面要探寻多样化的活动方式,另一方面也需要创新活动营销的方式和手段。要从注重活动的品质,规范管理,提升辨识度,关注活动内容的延展与更新,整合社会资源,以及增强品牌影响力等方面着手。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儿童读者活动朝着科学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使之更具活力和竞争力,才能让儿童读者享有优质的图书馆活动服务。
阅读推广活动一旦形成品牌,不但可以凸显活动自身的成效,更是图书馆的一张名片,把握阅读推广的发展态势,有机地结合业界研究的空白,采用社会合作的方式,不断创新阅读推广的模式,并建立阅读推广活动成效评价体系,是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阅读推广工作稳步发展的保障。
本文着眼于移动阅读用户本身的碎片化以及碎片化所带来的重聚内在驱动力对高校移动阅读用户服务发展带来的影响,以期对移动阅读实践工作带来有益的启示。
为广大少年儿童构建良好的阅读环境,不仅是图书馆的职能,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在“图书馆+”发展新模式下开展少儿阅读推广,图书馆必须联合政府、社会机构、家庭、学校、阅读推广人等多方力量,以开放的姿态聚集发展力量,共同推进少儿阅读,为促进全民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让人们的碎片化时间产生增值效应.在此背景下,公共图书馆也纷纷开通微信公众号为用户提供移动阅读服务.研究者认为图书馆微信公众号阅读普遍推广力度不够、信息内容单一、缺乏整体规划叫;在管理上不够科学,在互动上效力不足,甚至是不了解读者所需。微信作为高丰富度媒介未被充分运用,不能完全满足读者的媒体接触需求,未能提供阅读性较高的原创内容等,给出完善服务功能、提升品牌形象、强化宣传体系等解决
本文尝试通过构建基于内容相似性算法和语义相似性算法的论文网络,采用文本聚类分析评价指标F值和熵值对网络的可靠性进行评价,来比较两种网络构建方法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本文的意义在于明确这两种论文相似性算法的特点和优劣,为进一步分析论文相似性网络属性并利用网络属性定量评价论文质量提供方法学基础;为探测某一主题或领域的学科结构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今后实时动态观测学科结构变化提供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