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边腐病菌检疫鉴定研究

来源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chouya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Phialophora malorum引起的苹果边腐病是苹果和梨上重要的储藏期病害,是我国检疫性有害生物.本研究从生物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入手,对苹果边腐病菌Phialophora maloru 的生物学性状和症状识别进行了描述.并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P.malorum的ITS基因序列,设计了PCR特异引物PMA-1和PMA-2以及实时荧光PCR引物PMA-P1和PMA-P2及荧光探针PMA-Probe-457.经PCR扩增P.malorum可产生471bp的特异性片段;实时荧光PCR检测结果表明,病菌P.malorum、感染P.malorum的苹果和梨的扩增产物均出现强荧光信号(△Rn)增加,为阳性扩增,而其他苹果或梨上的常见病原真菌以及健康的欧洲梨、鸭梨、美国蛇果和富士苹果均没有荧光信号增加,表现为阴性.由此说明,引物PMA-P1和PMA-P2及荧光探针PMA-Probe-457可对P.malorum进行特异性的检测.由此建立了P.malorum的检疫鉴定方法.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分析河南省小麦全蚀病发生及为害概况根据病害发生规律,探讨了2009年造成小麦全蚀病在河南省暴发的原因。
桃树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果树,随着近年来国家对农业政策的倾斜以及农民种植结构的改变,桃树在北方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桃树种植面积的不断成规模化,也使得桃树病害变得严重和流行起来。本研究利用巢氏PCR技术,分别使用P1/P7和R16R2/R16F2n,rtufl/ftufl和rtufAY/ftufAY分别对该病害的病原进行检测,发现其16SrDNA序列和泡桐丛枝的序列同源性高达99%,而tuf序列和泡桐从
目的:测定枯草芽孢杆菌XF-1在根际的定殖能力。方法:利用XF-1的卡那霉素抗性标记菌株用于定殖能力测定。共设4种处理:(1)盆栽大白菜+灭菌土:(2)盆栽大白菜+自然土;(3)灭菌土;(4)自然土,以浇同等培养液为对照。每处理与对照均5盆,重复3次。所有处理于播种前施入浓度为3 X 10 cfu/ml的XF-1抗性菌株发酵液,每盆50m1。定期用卡那霉素培养基检测根围、根表和根内 XF-1的菌量
生防菌株B9601-Y2是来自小麦根际土壤的一株解淀粉芽抱杆菌(Bacillusamyloliguefaciens)。本文通过分析生防菌株B9601-Y2的IAA活性,研究生防菌株B9601-Y2促进植物生长和防治辣椒青枯病的作用。
本文采集竹属、刚竹属、大明竹属和矢竹属等竹属竹叶,以小麦赤霉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苹果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稻瘟菌(Magnaporthe grisea)和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rueus)为指示生物,采用菌丝生
本文采用盐酸沉淀法、甲醇抽提法,从枯草芽抱杆菌BAB-1发酵液中分离得到一种脂肤类物质,经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后,发现与surfactin标准品的保留时间基本一致,初步确定提取物中含有表面活性素surfactin。经硅胶薄层层析后喷水对光观察,得到的两个疏水斑与surfactin标准品疏水斑的Rf相同。最后通过电喷雾质谱检测,结果显示脂肤提取物的[M+H]+值分别为m/z1009.0,1023.1
本文通过在小麦扬花期喷雾处理,比较了氰烯菌酯、戊唑醇、嘧菌酯和多菌灵4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对谷粒毒素污染及对病菌产毒的影响。结果发现4种杀菌剂均能显著地(P<0.05)降低小穗发病率(Table1),减少对产量的为害。其中氰烯菌酯和戊唑醇的效果最好,多菌灵的效果最差。通过实时定量 PCR和气相色谱GC-ECD测定,结果表明氰烯菌酯和戊唑醇处理不仅能显著减少谷粒中DON毒素含量,而且谷粒
尖孢镰孢菌古巴转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FOC)引起的香蕉枯萎病是世界性的毁灭性病害.为研究该致病机理,本实验室对该病菌进行了大规模插入突变和致病力减弱突变体筛选.本研究对其中11个致病力减弱突变体的表型和致病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采用不同培养基测定了11个突变体的生长速率和生长量.无论在PDA固体培养基上还是YPD液体培养基,突变体
会议